華北獨立師在戰場上創造的輝煌戰績,經過各大媒體的大力宣傳,國府的刻意推介,早已經是家喻戶曉,唐秋離的三戰三捷,更是被民眾神話般的所津津樂道,一時間,當兵要去獨立師,成為了熱血青年們掛在嘴邊唸叨的詞,不僅僅因為獨立師優厚的待遇,那是個能讓青chun飛揚,讓熱血沸騰的地方,烽火起北國,江南聞硝煙。
各地徵召的新兵,大部分送到太行山黃崖dong根據地,有文化的,經過考試,統一送到定邊經濟特區,進入定邊軍事指揮學院學習,這是一所為獨立師各部隊,培養基層指揮官的學院,另在學院設立高階指揮系,專mén培訓在職的高階軍官,在蔣委員長的幫助下,從黃埔軍校聘請教官,又在全國各大學,聘請資深教授擔任老師。
就在這個時候,民國著名軍事教育家,蔣百里將軍,慕名來到烽煙方消的華北前線,在保定的獨立師指揮部裡,見到了他早就想一見的唐秋離,兩人相見後,徹夜長談,對於唐秋離,蔣百里將軍由衷的敬佩,活生生的戰績在那明擺著,誰也抹殺不了。
他是從日本留學回來的,深知日本軍人的戰鬥意志和日本的國力,對於唐秋離取得的戰績,蔣百里將軍自問做不到,而這個年僅二十餘歲的年輕上將,在他心裡謎一般的存在,唐秋離對於蔣百里將軍,心儀已久,這是位天才的軍事家,長談過後,蔣百里將軍欣然接受了唐秋離的聘請,出任定邊軍事指揮學院院長一職,旋即到定邊赴任。
幾天之內,各地陸續趕到黃崖dong的新兵,已經有五萬多人,新兵補充旅旅長吳洪濤,馬上忙得不可開jiāo,剛送走已經結訓的一萬多新兵,補充進各部隊,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又來了五萬多人,聽師長的意思,這才是剛開頭,吳洪濤趕緊早師長訴苦。
唐秋離也注意到了這一點,新兵補充旅的組織結構,顯然已經不適應大規模擴軍的需要,能進入定邊軍事學院的,畢竟少數,他決定成立獨立師編練指揮部,原獨立師新兵補充旅旅長吳洪濤,任指揮官,原黃崖dong警備旅副旅長朱廣義,擔任參謀長,又從各野戰步兵旅、炮兵旅、騎兵旅、防空旅chou調一部分連排級幹部,擔任教官,這才緩解了吳洪濤的壓力。
唐秋離忙著擴充部隊,他心裡著急呀,只能看著源源不斷來到黃崖dong的新兵們,狂吞口水,這批新兵,要想形成戰鬥力,沒有半年的時間是不行的,他可不能每人發把槍,直接拉上去和日軍作戰,可日本人不給他足夠的時間,眼看著就是一九三七年八月八日了,再過五天,歷史上著名的上海八、一三事變,就要爆發了。
唐秋離暗暗祈禱,但願日本人在華北吃了大虧,全部注意力都放在自己身上,暫時沒有在上海方向動手的打算,只要給他半年的時間,就有實力兩線作戰,現在,光對付華北的日軍,就已經感到有些吃力。
他在地圖前,審視著上海地區的防務狀況,心裡一陣陣發虛,由於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事變後,國府被迫與日方簽訂了“淞滬停戰協定”,協定規定,中**隊,不得在上海市區及周邊駐防,市內僅有淞滬警備司令楊虎所轄上海市警察總隊,及江蘇保安部隊兩個團擔任守備,兵力十分薄弱,使中方陷入十分被動的局面。
反觀日軍,不受“淞滬停戰協定”的限制,在上海虹口、楊樹浦一帶駐有重兵,專設日本駐滬海軍陸戰隊司令部,駐滬的日軍兵力,海軍陸戰隊一萬三千餘人,還有大批日本艦艇常年在長江、黃浦江沿岸巡弋,隨時可以為日軍提供重火力支援,炮擊中國守軍的陣地。
日本人要是在上海方向動起手來,首戰,吃虧的肯定是中**隊,自己現在兩線作戰打不起,淞滬方向萬不能再開戰場,否則,停留在山東棗莊、江蘇徐州的秋生哥的蘇魯機動兵團,只要派出三個旅的部隊,就能把日本海軍陸戰隊趕下黃浦江裡喂王八,那可是獨立師老底子發展起來的部隊,戰鬥力不弱於自己手裡的十幾個旅。
唐秋離暗恨,上海是道死局,必須想辦法破解,環顧中國沿海,就像是一張破漁網,到處都是窟窿,海防力量幾乎為零,日本人隨便在哪登陸,都能形成攻擊內地的箭頭,而華北的日軍增援部隊,已經全部到位有三四天了,還沒有大動作,本身就值得懷疑,他們是戰略部署沒有完成,還是在等待什麼機會?
唐秋離於八月八日晚,致電南京蔣委員長:“南京,蔣委員長勳鑑,縱觀淞滬地區,形勢十分險惡,市區內只有非正規軍的我方部隊五千餘人,倘若戰事爆發,日本海軍陸戰隊如入無人之境,則江浙形勢堪憂,首都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