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和全殲中**隊,那進行伊爾庫茨克戰役,還有什麼意義?
謝爾蓋耶夫軍長思索了一下,命令道:“命令三十七師,以最快的速度合攏包圍圈,師屬炮兵炮擊未封鎖區域,給撤退之中的中國騎兵部隊,以最大的殺傷,其餘的部隊,準備進入伊爾庫茨克城,同志們,這是我們外高加索軍區部隊,從中國人手裡收復的第一座城市,告訴戰士們,要拿出蘇聯紅軍的英雄氣概來!”
“伊爾庫茨克的居民,會熱烈歡迎他們的解放者的,同時,將情況上報給軍區司令員同志,並請求下一步行動的指令!”
謝爾蓋耶夫少將的意思很明顯,犯不著冒險去追擊撤退的中國騎兵部隊,第三軍的任務,就是收復伊爾庫茨克,萬一在追擊過程之中,部隊遭受不必要的損失,誰知道那位從莫斯科空降過來的,據說有契卡背景的軍區司令員同志,會如何處置自己?既然完成了任務,就沒必要節外生枝。
攔截一下,能攔住最好,如果攔不住,也算自己盡力了,對軍區也能交代過去,被大規模肅反,整的如同驚弓之鳥的謝爾蓋耶夫少將,不敢做出半點兒出格的事情,那些有思想、有個性的同僚們,都去見上帝了,自己又何必自討苦吃,何況,深入到外蒙古內陸作戰,誰能預料到最後的結果是什麼?
謝爾蓋耶夫軍長的命令,沒有任何人反對,經過肅反風暴的蘇軍高階軍官們,也都有著基本相同的想法,把佔領伊爾庫茨克的功勞拿到手,就完成了任務,而且,部隊還沒有傷亡和損失,兩全其美的好事兒啊!
但是,總有不和諧的聲音,第三軍軍屬裝甲旅旅長兼政治委員尼古拉格斯基上校,上前一步,立正敬禮,聲音不大但卻很堅決的說道:“軍長同志,這是一次大好的消滅中國騎兵的機會,我代表裝甲旅全體紅軍指揮官和戰士,請求軍長批准,我們裝甲旅擔負追擊的任務!”
在第三軍裡,謝爾蓋耶夫軍長,唯一惹不起的,就是這位尼古拉格斯基上校,雖然是自己的下屬,軍銜不過上校,職務不過是個旅長,可人家的背景,卻十分的深厚,是軍區肅反委員會主要成員之一,下到第三軍軍屬裝甲旅擔任旅長兼政治委員,不過兩三個月的時間。
頭頂的光環嚇人,據說,這位尼古拉格斯基上校,是個搞政工出身的軍官,親手處決和送進集中營的軍官,不下一百多人,至於指揮部隊作戰嗎,用裝甲旅的軍官們,背後偷偷議論的話說,“外行之中的絕對外行,”這位政工上校,恐怕連裝甲旅裝備的裝甲車車載火炮的口徑和射程都不清楚。
但這並不妨礙尼古拉格斯基掌握一支裝甲突擊力量,謝爾蓋耶夫少將始終懷疑,這傢伙到第三軍來的目的不純,就是為了監視自己,或者說,是想取自己而代之,只不過是在等待機會罷了。
如果批准尼古拉格斯基的請求,萬一軍區的命令下來,要對撤退的中國騎兵部隊進行追擊,自己的消極態度,可都在大家夥兒的眼睛裡呢,豈不是把一個天大的把柄,落在這傢伙的手裡,可萬一要是裝甲旅,在追擊的過程之中發生意外,又是難以推脫的責任,那位脾氣暴躁、很有背景的軍區司令員同志,能饒了自己?
謝爾蓋耶夫軍長,一陣為難,答應有風險,連帶的責任,就是自己指揮失誤,而且,就尼古拉格斯基的指揮能力和水平,還真不放心把一個裝甲旅,交到他的手裡,不答應,自己對待中國部隊的消極態度,馬上就會到了軍區肅反委員會那裡,接下來,那些契卡特工,會對自己做些什麼,只有上帝才知道!
謝爾蓋耶夫軍長,恨不得一腳踢死這個不知道自己難處的傢伙,而尼古拉格斯基上校,雙眼炯炯放光,就跟打了雞血似的,瞪著兩眼,執著而略顯傲慢的看著自己。
(未完待續)(未完待續。)
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 突如其來的空襲
進攻伊爾庫茨克的蘇聯外高加索軍區第三軍部隊,以佔領伊爾庫茨克為最終目的,消滅獨立師外蒙古邊防軍第二騎兵旅為次要目標,佟巴圖的第二騎兵旅,不戰而撤離伊爾庫茨克,第三軍也達到了目的。
並且,軍長謝爾蓋耶夫少將,並不像想冒著風險,去追擊主動撤退的佟巴圖部隊,勝則錦上添花,敗則埋下禍根,何況,斯大林的本意,也並不想在外蒙古地區,內亂沒有開始的時候,就與外蒙古邊防軍的部隊硬碰硬的打幾仗,原因很簡單,本錢不足,形式不允許。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面對敵眾我寡的戰場態勢,唐秋離命令佟巴圖旅和李長江旅,放棄伊爾庫茨克和烏蘭烏德兩地,也是想讓蘇軍佔領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