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西印度多年收刮來的家底兒,很快就要到咱們手裡了,不但是英國人,美國人也要花血本兒。”
趙玉和又想起了另外一個問題,“師長,英國駐澳軍只有十六萬多人的兵力,開赴呂宋島戰場十萬人。偌大的澳洲,只剩下六萬多兵力,而虎視眈眈的日軍,卻有八十多萬兵力,即使是英國人再不想放棄澳大利亞,在絕對優勢的日軍面前,也支撐不了多長時間,根據我個人的判斷,澳洲戰役一旦打響,英國人堅持不了多長時間!”
唐秋離搖搖頭。說道:“玉和,你的思維未免狹隘了,就西南太平洋戰場的局勢而言,呂宋島上的近二十萬日軍,是無法參加進攻澳大利亞戰役的。而其他地區的日軍部隊,也不可能傾巢而出。原因只有一個。日本人要防備我們,更擔心,一旦傾其全力,我們在中南半島的六十多萬部隊,會在日本人的背後插刀子!”
“眾所周知,我們和英美以及澳洲。是名義上的同盟國,有軍事互助協議,日本人不會不顧及這一點,因此。我判斷,伊藤嚴三郎用於進攻澳大利亞的兵力,不會超過三十萬人,在面積遼闊的澳洲大陸上,日軍的兵力稀釋之後,面對英澳軍的兵力優勢,就相差不那麼懸殊了。”
“實際上,我們部隊沒有任何動作,就是對日軍最大的威懾,也是給英國人和美國人最大的支援,當然,無論是英國人還是美國人,絕不會領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