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發的小心謹慎起來,他的目光,覆蓋整個澳洲戰場。從戰場態勢上來看,中路反擊部隊絕對是孤軍突入,而在東路和西路戰場上。還有一百餘萬日軍,就整個澳洲戰場態勢而言。直屬兵團和娘子關守備兵團,是三面受敵。
不知道為什麼。唐秋離覺得,此刻中路戰場上的獨立師部隊,與歷史上的朝鮮戰爭初期,北朝鮮軍隊所處的情形非常相似,也是一路狂攻,勢如破竹。
但唐秋離清楚,越是隨著中路反擊部隊,深入到澳洲北部,遇到的困難和阻力就越大,首先是後勤補給線的問題,從阿德萊德到溫德卡、波德姆、魯濱裡弗一線,部隊的後勤補給線延伸了數千公里,且因為多次與日軍激戰,戰場對道路的破壞相當嚴重,阻礙了聯勤部對前線部隊彈藥和物資的補給速度。
幸虧劉粹剛的航空兵部隊,掌握著大部分的制空權,日軍的作戰飛機沒有能夠切斷數十萬獨立師戰士的生命線,否則,數十萬大軍,每天消耗的海量彈藥和物資,也會拖垮部隊,光是後勤補給一項,就足以讓唐秋離就此止步。
隨著戰線往北推移,深入到日軍佔領區,憑藉著原來修築的完善的防禦體系,日軍部隊的抵抗越來越頑強,獨立師部隊的傷亡也在增加,進攻的速度,也減慢下來,連續激戰二十餘天,戰士們的體力和精力,都疲勞到了極限,完全是憑著一股連戰連捷的氣勢在支撐著,一切都說明,中路反擊戰到了收手的時候了!
讓唐秋離擔心的,不僅僅是這些,他還擔心,一旦東路和西路的一百餘萬日軍,各自抽出三分之一左右的兵力,從部隊的兩側腰部攻擊而來,那對於自己的中路反擊部隊來說,會極為被動。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唐秋離電令西路部隊指揮官,副師長兼蘇魯機動兵團司令官唐秋生中將,從現在的阻擊防守,轉為有限度的進攻,電令東路部隊指揮官,海軍陸戰隊司令官韓鐵,東南機動兵團司令官馬朝陽,第二十九兵團副司令官景戰旗三人,對當面之日軍部隊,進行大規模的進攻。
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東路的六十餘萬日軍部隊,西路的四十餘萬日軍部隊,騰不出手來,支援中路的日軍,將其糾纏在各自的戰場上,免去中路反擊部隊的兩側之憂。
更主要的一點,唐秋離沒有奢望,透過中路反擊一戰,就達成澳洲戰役的所有目的,那是不現實的,在澳洲戰場上,日本澳洲方面軍雖然在中路大敗,但還有超過一百五、六萬十人的龐大兵力,而且,在北美戰場上數十萬日軍,也會陸續投入到澳洲戰場上。
繼續攻擊下去,顯然不是什麼正確的做法,唐秋離已經有了就此止步的想法,但將直屬兵團和娘子關守備部隊的兵力,全部用於鞏固現在的佔領區域,與日軍形成對峙,也並非完善之策,一來是浪費了大批兵力,二來,孤軍突出,處於極易遭到日軍三面圍攻的位置,實為不智。
如何擴大中路反擊戰的成果,最好的辦法,是直屬部隊從中路戰場抽身,選擇東路和西路日軍之中的一路進行攻擊,但是,這就需要娘子關守備兵團,獨立在澳洲北部作戰,其危險程度,不言而喻,唐秋離難以決斷,也想要聽聽前線指揮官們的意見。
兩天之後,在沃科普師指所在地,唐秋離召開了一次小型的軍事會議,想聽聽指揮官們的意見,參加會議的人員有,娘子關守備兵團司令官馮繼武,參謀長張漢生,師指裝甲兵指揮官巴特爾,炮兵指揮官鄭勇,師指參謀長兼直屬兵團參謀長趙玉和,參謀處處長葛振壯等人。
中路反擊戰打了二十幾天,除了趙玉和跟葛振壯之外,其他的幾位指揮官,每天都在一線指揮部隊進攻,冷不丁的接到開會的通知,從炮火連天的前線返回師指,還不大適用。
一間普通的房間裡,唐秋離看著個個兒雖然一身的硝煙和征塵,但卻滿臉興奮的指揮官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臨時召開這次會議,就是想追求一下大家的意見,部隊繼續往澳洲北部打嗎?”
“什麼?”幾名前線指揮官,均是一愣,對師長提出來的問題,顯然是沒有任何的心理準備,這還用說嗎,現在中路戰場的態勢明擺著,無論從兵力對比還是部隊士氣上,都對自己有利啊!
馮繼武是老資格,曾經擔任過師指參謀長,瞭解師長的脾氣,不會無緣由的提出這個問題,他微皺眉頭,思索了一下說道:“師長,就目前中路戰場的態勢而言,不繼續保持進攻,非常可惜,我軍完全有能力,將中路戰場上剩下的五十餘萬日軍重創,甚至全殲!”
“就我個人意見而言,是支援繼續進攻的,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