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上,翻不起什麼浪頭來,幅員遼闊、偌大的北美戰場,投入四十餘萬人的兵力,跟一粒小石子,扔進大海里差不多。
然後,希特勒又分析了唐秋離出兵攪局北美戰場的有利一面兒,利大於弊,他肯定的認識到了這一點,現在最擔心和惶恐不安的,應該是羅斯福和加拿大人,說不定因此而撬動僵持不下的北美戰局,唐秋離的部隊,是從加拿大北部一路打過來的,幾萬加拿大士兵滅在中國人的手裡,這就斷了伸手幫美國人和加拿大人的可能性!
消化了這封電報的所有資訊之後,希特勒的情緒,徹底平靜下來,德國目前最佳的做法,是接受既成事實,儘管心裡不舒服,並且,這件事希特勒也沒有打算,讓手下的幾員大將參與。
伏在辦公桌上,希特勒親自起草了給唐秋離的回電,“我的老朋友,對於您的部隊,突然出現在北美大陸,平心而論,我是非常驚詫的,但卻找不出反對的理由,畢竟,美國西部的迪勒拉山系,是一條界限分明的分界線,在此,我唯有祝老朋友的部隊,完成自己的使命!”
希特勒的回電很短,但卻態度鮮明的劃了一個界限,美國西部的迪勒拉山系以西,是獨立師部隊活動的區域,即時警告,也是預設。
接到希特勒的回電之後,唐秋離徹底放下心來,他最擔心的,是希特勒反應過激,態度強硬,甚至動用極端的手段,調部分德軍阻止東指部隊的推進,現在看來,這一切都不存在了,希特勒預設的事實。
解決了最擔心的問題,唐秋離的心情好極了,馬上給希特勒回電,“尊敬的元首閣下,很高興您能夠理解我的初衷,並且我願意再重申一次,我的部隊進入北美大陸作戰,目標僅限於日本人和義大利人,除此之外,別無他想!”
晴天霹靂!中國獨立師部隊,突然進入了加拿大北部,而且是一路打過來,消滅了數萬名加拿大北部守備部隊士兵,對於加拿大總理麥肯齊?金來說,絕對是個晴天霹靂般的壞訊息。
麥肯齊總理無法判斷出,與加拿大素無糾葛的中國人,為什麼會對加拿大出手,他更無法判斷,四十餘萬大軍,現在已經打到加拿大西海岸之後,是否會對加拿大全境有所圖謀?或者,乾脆就是德國人的幫兇?
加拿大全國震動了,西北部邊境地區警報頻傳,政府慌了手腳,麥肯齊在總理府召開緊急國防會議,應對中國人的入侵。
(未完待續)(未完待續……)
第三千一百八十章 羅斯福的態度
帶給加拿大總理麥肯齊的壓力,除了中**隊突然攻入本土之外,還有國內的輿論和民意,加拿大全國所有有影響力的報紙和廣播電臺,無不連篇累牘的發表文章,眾口一詞的強烈譴責中**隊的入侵,舉國上下群情激奮,把中國人和德國侵略者相提並論,並要求政府立即增兵西北部邊境地區。
麥肯齊總理滿心的苦澀,跟義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差不多,他也不瞭解太平洋對岸,亞洲那個古老的國家,以及唐秋離本人,更無從得知中國人為什麼會入侵加拿大,但對於加拿大來說,絕對不是個好事兒!
內閣會議上,就中**隊侵入加拿大領土一事,閣僚以及議會各派系領導人和軍方將領們,吵得天翻地覆,從外交層面兒到軍事層面兒,各抒己見,但有一點是共同的,中**隊是侵略行為,政府和軍方必須做出最強硬的反應,立即調動部隊,驅逐或者是殲滅來犯的中國人。
對此,麥肯齊總理和軍方將領們,保持沉默,他們是有苦自知,加拿大軍隊的主力,現在都集中在南部和東南部邊境線一帶,與美國人一起,抗擊德**隊的進攻,尚且被德軍壓得喘不過氣兒來,調兵,談何容易!
一旦從主戰場調兵,得便宜的只能是德國人,說不定因此而導致現在的僵持局面被打破,況且,加拿大西海岸一線,距離遙遠,即便是立即調集兵力。時間上也來不及,麥肯齊總理還有一個最大的擔心。萬一與中**隊的戰爭,打得僵持不下。加拿大就是兩線作戰,能堅持多久?
內閣會議開了一整天,也爭吵了一整天,麥肯齊總理和軍方將領,不敢輕言調兵,會議就沒有實質性的進展,再繼續爭吵下去,也沒什麼結果。
麥肯齊總理知道,以自己的政治智慧和加拿大的實力。解決不了此事,必須與美國人商量,他決定,立即飛往美國戰時首都德盧斯,在啟程之前,他接受了內閣的另外一個決定,就是一致譴責中國人的侵略行為,先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
在政府的授意下,加拿大各大報紙和廣播電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