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磨,怎麼離開澳洲,這塊兒隨時都可能陷落的土地,只不過,目的地卻是頗為難以選擇。
跑回美國本土去,日本海軍對太平洋的封鎖,跟密不透風的網似的,根本不可能平安到達本土,說不定在半路上,就機毀人亡,掉進浩瀚的太平洋裡。
到中國去,倒是一條路,中國的蔣介石跟自己的私教不錯,肯定能收留自己,當初,自己可是沒少給他的部隊,提供美式裝備,雖然自己也從中撈到大筆的好處,但幫助是實實在在的!
不過,到中國去,有一個最大的難題,那個自己的死對頭唐秋離,在中國是個呼風喚雨的人物,就連自己的老朋友蔣介石,也得看他的臉色行事兒,萬一落到唐秋離的手裡,下場肯定很慘,就算不死,下半輩子也回不到美國去了。
對唐秋離做了多少見不得人的勾當,給獨立師部隊背後下了多少絆子,麥克阿瑟心知肚明,因此,去中國也不是個號途徑。
想來想去,也只有西印度大陸,才是最安全的地方,打定主意之後,麥克阿瑟開始收拾金銀細軟,動用自己手裡的權力,搞到一架飛機,加滿油隨時待命,現在,就缺一個合理的離開澳洲的藉口了,可藉口難找,於是,準備再一次跑路的麥克阿瑟中將,只能暫時心急火燎的呆在墨爾本。
戰爭打到了二月上旬,經過獨立師飛行員培訓,能夠熟練的駕駛蘇式和日式戰機的盟軍飛行員,終於可以出戰了,二月十日,盟軍首批七百餘架作戰飛機,出現在澳洲的天空,當天,便與日本西南太平洋派遣軍聯合航空隊,數量差不多的混合機群,進行了一場規模空前的大空戰。
空戰打了差不多一整天的時間,雙方勢均力敵,誰也沒有佔到便宜,不過,因為盟軍的戰機出現,日軍對盟軍後勤補給線的封鎖,終於被打破了,費爾南德斯上將抓住機會,將積壓的大批武器彈藥、物資等,火速送往前線,給基本上彈盡糧絕的盟軍部隊,帶來了生機,隨後,又把幾萬名傷員運送下來。
日軍西南太平洋派遣軍聯合航空隊司令官今井義夫中將,不甘心制空權被盟軍打破,三天之後,再一次出動超過八百餘架戰鬥機,組成龐大的機群來襲,目標不僅僅是盟軍的作戰飛機,還有盟軍後方緊急搶修出來的野戰機場。
不過,這一次日本人沒有佔到便宜,就在三天的時間裡,第二批五百餘架盟軍作戰飛機,從西印度飛到澳洲,數量上佔了優勢的盟軍空軍,給日軍航空隊以沉重的打擊,這一天,日軍損失戰機四百餘架,盟軍損失戰機三百餘架,此後,雙方又經過了幾次空戰,基本上是勢均力敵。
有唐秋離這個強大的後援在,得到源源不斷戰機補充的澳洲盟軍空軍,終於打破了日軍飛機對後勤補給線的封鎖,澳洲的天空上,不再是日軍飛機一統天下的局面,隨著後勤補給的改善,前線的盟軍部隊,注入了新的血液,搖搖晃晃的防線,總算暫時穩定了些。
戰爭打到了二月底,日軍已經付出了超過二十三萬人的傷亡代價,依然沒有突破盟軍的第二道防線,進攻的勢頭,終於衰退下來,為此,盟軍付出了十五萬人左右的傷亡代價,不過,第三批增援的部隊五個師,補充了盟軍的巨大消耗,戰場再一次陷入僵持的局面。
得到報告的羅斯福和丘吉爾,總算鬆了一口氣,與此相反,日本西南太平洋派遣軍總司令官伊藤嚴三郎大將,則是有些焦頭爛額、暴躁非常了。
距離天皇陛下規定的,結束澳洲戰場的期限,不足兩個月的時間,而以現在的戰場態勢來看,奪回部分制空權的盟軍,不是在兩個月之內,就能夠擊敗的,源源不斷增援上來的盟軍部隊,是結束澳洲戰爭最大的困擾。
最初,帝國皇軍在掌握制空權的情況下,在一道防線前,佔據著兵力和火力優勢的大日本帝國皇軍,打了足有一個半月的時間,付出了二十多萬人的傷亡,卻沒有絲毫的進展,現在,部分制空權已經失去,盟軍援兵不斷的到來,伊藤大將沒有信心,在天皇陛下規定的期限前,徹底消滅盟軍,結束澳洲戰爭!
雖然不甘心,但卻必須接受現實,連續進攻了四十多天的帝國皇軍,銳氣已經失去,經過痛苦的思考之後,伊藤大將得出個結論,若想打贏澳洲戰爭,必須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徹底斷絕盟軍增援部隊到來,二是,消滅盟軍的空中力量,兩者缺一不可,而以第一點更為重要。
得出這樣的結論之後,很是垂頭喪氣,備受打擊的伊藤大將,給裕仁天皇寫了一份奏摺,在奏摺裡,他首先向天皇陛下請罪,願意接受任何處罰,然後,便詳細的說明了澳洲戰場的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