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的每一位,都不會從這個角度,來提醒自己。
幾次見面和密談,希特勒太瞭解唐秋離了,自己的這位中國老朋友,不是個被別人或者是外部勢力所能左右的人,包括自己在內,那是個具有很強的民族自尊心、鋼骨非常硬朗的傢伙,從來不會拿民族利益來做交換,更不會屈從於外部的壓力,甚至,希特勒都相信,如果德國與唐秋離站在對立面兒,哪怕是兩國的差距非常之大,這傢伙都會不惜一戰!
換句話說,即便是自己答應了日本人,幫這個忙,在唐秋離那兒,恐怕也不會有什麼結果,滿洲本來就是中國人的國土,透過戰爭手段收回來,無可厚非,正如斯特朗斯說的那樣,唐秋離的目的和決心,不容改變,任何人都改變不了,包括自己在內!
在場的幾個人,只看到元首陷入沉思,卻不知道,他在想些什麼,希特勒對於希姆萊的話,同樣沒有評價,而是直接問外交部部長裡賓特洛甫,“你們外交部,對此有什麼建議?”
裡賓特洛甫自己感覺到,已經成了德國核心權力層的邊緣人,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元首閣下一直認為,凡是武力能夠解決的問題,就不要透過外交途徑,現在,德**隊,已經把外交部要乾的活兒,都幹完了,歐洲大陸沒有一個國家存在,跟誰搞外交去,外交部成了擺設,地位日趨消弱,是無法阻擋的事情!
因此,對於元首詢問自己的意見,裡賓特洛甫沒有看做是一場難得的機會,自己也不可能如同其他幾位黨政軍大員那樣,直抒胸臆,“我的元首,從外交部的角度來說,不管元首是否答應日本人的要求,都應該有個態度,從我個人的角度分析,德國介入您的中國老朋友,與日本人之間的爭端,會有很多意外的不利變數!”
“不過,從外交對等的角度和國際慣例上來說,既然日本人向您,我的元首提出幫助請求,就應該是日本裕仁天皇親筆寫信,這樣才顯得足夠的尊重,而不是僅僅由日本外務省外相伊東正文,給我個人來電報,當然,最終如何,還是由元首您來決定!”裡賓特洛甫的話,隱含對日本人不滿之處,但卻挑不出毛病,這是從外交層面上分析的,是他的職責!
在場的四位黨政軍加上外交部部長,似乎都不大讚同,德國出面幫助日本人,希姆萊、戈培爾他們的意見,也屬正常,跟日本人之間,除了那一紙協議之外,貌似沒有任何交集的地方,德國出兵進攻蘇聯,日本人也沒有幫上什麼忙!
對於那些日本高官,也沒有什麼直觀的印象,而唐秋離卻不同了,從個人印象上來說,秘密訪問德國兩次,在場的哪一位,沒有聆聽過他的講話,感受過他的風采,更是知道,這位年輕的中國副委員長,絕對不是個好惹的人!
從軍事角度上來說,還是這位唐副委員長的部隊,在遠東地區,拖住了蘇聯人的數百萬精銳部隊,德**隊才乘虛而入,打了斯大林一個措手不及,開戰之初,就贏得了先機,從這個角度來說,德國在蘇聯作戰,能夠有今天的戰績,得益於獨立師部隊在遠東,與蘇軍作戰的結果,本能的感覺,德國與唐秋離的關係弄僵,絕非德國的幸事!
希特勒非常鬆弛的仰靠在沙發上,對於四個黨政軍大員們的話,沒有做出任何評論,考試結束,貌似註定日本人走的這一招兒,沒有絲毫的用處,幾個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元首。
希特勒忽然神秘的一笑,說道:“裡賓特洛甫,日本人為了能夠讓我出面,應該拿出夠分量的籌碼吧?”
裡賓特洛甫也笑了,回答道:“是的,我的元首,日本人答應,如果您出面,促成與唐秋離的談判,在滿洲達成停火協議,確保一百多萬關東軍士兵,安全撤離滿洲,日本人願意拿出來遠東地區一半兒的土地,割讓給德國,做為以此的酬謝!”
希特勒忽然狂笑起來,笑得莫名其妙,隨即,收斂笑聲,不屑的說道:“你們看看,這就是日本人的真面目,言外之意,如果我出面調停不成,遠東一半兒的土地,德國也就得不到!”
“換句話說,即便是我的中國老朋友唐秋離,接受了我的調解,遠東一半兒的土地,中間還隔著西伯利亞廣袤的區域,那就是一塊兒飛地,日本人的用意很明顯,利用遠東的利益,把德國捆綁在日本的戰車上,因為,日本人不敢保證,丟了滿洲之後,我的中國老朋友唐秋離,是否會對遠東感興趣兒!”
這時,總參謀長斯特朗斯元帥插話到,“我的元首,根據情報顯示,在遠東地區,您的中國老朋友唐將軍,已經集結了超過一百一十萬人的兵力,而日本人在遠東地區的兵力,不過是五十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