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唐秋離要取代蔣委員長,成為國民政府第一人,恐怕不是什麼難事兒?
中南半島是唐秋離的重兵囤積之地,兩廣和滇黔等地,又是他給中央軍劃定的紅線,等於是他的地盤兒,軍政大權,各級行政官員的任命,財政稅收,工商企業,都寫著唐氏的招牌,國民政府幹涉不得也不敢幹涉,所有呈報的檔案,只有照辦蓋章的份兒。
華北、西北,綿延至陝甘、新疆等地,山東全境到江淮、淞滬、江南各地,無處不是帶著那位唐副委員長的痕跡,說好聽點兒,蔣委員長是國民政府第一人,實則號令不出蜀地,倘若他兵出中南半島,用不了一個月的時間,即可兵臨重慶城下,偏居大西南一隅的幾百萬中央軍,對他沒有什麼威懾力,倘若他真的要改朝換代,何必等到今天?
所以,自己斷定,唐秋離的野心,在海外,即便是自立門戶,也不會與蔣委員長爭奪國民政府第一人的寶座,換句話說,可能是人家根本沒有把自己這位老友當成對手,不想或者是不屑於,這些話,是張群心中所想,當然不可能全盤抖落出來,怎麼著,也要給自己的老友,留點兒尊嚴和自信心不是?
就是這些話,讓蔣委員長緊皺的眉頭,舒展開來,內心裡如同開了扇窗戶般透亮,整個人也松泛下來,但還有一件事,困擾著他,“嶽軍,我就是不明白,德國人跟著攙和什麼?那個陶德曼甘願做中間人,其中必有蹊蹺啊!”
其實,張群也猜不透德國人,唱的是哪一齣兒,東北的戰局,唐秋離跟日本人的對陣,跟德國人一點兒邊都挨不上,但他負責為老友解惑答疑,便只能從最可能之處入手,“介公,說起來,德國人的舉動,的確令人費解,也不會不知道,東北戰局談判,斷無成事的道理!”
“因此,只有一種可能,利益,無利不起早,放之四海而皆準,日本人肯定答應給德國人利益,但利益不在東北,那是唐副委員長的底線,志在必得,日本人不會愚蠢到拿東北給德國人,德國人也不會接受,至於是哪方面,就不是我的才智所能揣測的!”
(未完待續)(未完待續。。)
第兩千六百四十三章 防患於未然的手段
張群的話,雖然說得透徹,分析的也絲絲入扣,合情合理,但還是沒有讓蔣委員長徹底釋懷,也許是多疑的性格使然,德國人攙和進東北談判這件事兒,顯然無法讓他就此放下,依然皺眉沉思。
深知老友脾氣秉性的張群,索性攤開了說,“介公,我們是否可以從這個角度分析,只要日本人不拿東北的利益,給德國人,就什麼問題都沒有了,除了東北,日本人手裡也沒有我們國土其他的籌碼給德國人,東北,德國人拿著會燙手,介公就不必為此而煩惱了,由著德國人和日本人折騰去,反正,打擂臺的,是他唐某人!我們只需靜觀其變就可以了!”
至此,蔣委員長內心的憂慮盡去,整個人都輕鬆起來,感嘆到:“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嶽軍,你解開了困擾我內心的疑慮,有嶽軍在我身邊,當真是蒼天對我的眷顧!”
這話說的,就很真心了,國民政府的哪一位大員,都沒有這樣的讚譽,不過,張群顯然沒有陶醉其中而沾沾自喜,依然是一副沉思的模樣,顯然引起了蔣委員長的注意,他不由得問道:“嶽軍,還有什麼難題,沒有解決嗎?”
張群抬起頭,鄭重的說道:“介公,東北光復在即,國民政府應該有所準備了!”
這話有些不著邊際,怎麼準備,派兵還是派員,唐秋離都包打天下了,咱們伸得上手嗎?但蔣委員長知道。自己這位智計高深、深謀遠慮的老友,不會無的放矢,便徵詢的問道:“嶽軍。你有什麼想法,直言無妨!”
張群斟酌著說道:“介公,雖然我剛才斷定,他唐某人不會另起爐灶,但我們卻不可不防,東北收復在即,國民政府需要做的。就是在輿論和道義上,搶佔制高點,可令軍統局戴局長。動用一切手段,掌握東北戰場的情況,一旦關東軍全軍覆沒,收復東北成功。則國府需要做的。就是立即大張旗鼓的宣傳,東北光復!”
“同時,在報紙、廣播電臺,大肆宣傳此事,做到全國民眾人人皆知,並以介公國民政府主席的身份,宣佈東北光復,重歸中國版圖。對於唐副委員長,則是有多高就捧多高。將其置於道德和輿論的頂峰上!另起爐灶,唐某人得掂量一下!”
“如此,一旦他唐某人有另起爐灶的心思,也會顧及到全國民眾的輿論和心理承受能力,畢竟,分裂國民政府,挑起內戰的大帽子,會壓死人的,唐某人敢在光復東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