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衝鋒槍;並於一九三一年在芬蘭蒂卡科斯基兵工廠投入批次生產,同年被芬蘭軍隊正式列裝;定名為m1931式。
萊迪對自己的設計充滿信心,甚至用自己祖國的名字——芬蘭來命名自己的衝鋒槍(“索米”是由芬蘭語中“芬蘭”一詞演變而來的),並在投入批次生產之前的一九三零年,就開始向美國和芬蘭分別提出專利申請,一九三二年終於獲得批准。
這款新槍,只保留了樣槍的可卸槍管和拉機柄,槍機基本上是全新的設計;長度則縮短了四厘米,取消了射速調節機構,最大標稱射程五百米,套筒前方設計成向下的斜面可起到一定的防跳作用,令武器在射擊時更加平穩。
木製槍托也有所改進;以便使抵肩更加舒適,供彈具為25發盒式直彈匣和40發彈鼓,其設計者為萊迪的朋友,自動武器公司股東之一的克斯金,彈藥在彈鼓內部成螺旋排列,後來;克斯金設計的70發彈鼓也成為索米m1931式衝鋒槍的主要供彈具。
三十年代期間,索米衝鋒槍在芬蘭國內裝備數量的增長速度很慢,一九三二年,索米m193l式衝鋒槍的裝備量約為一千支,一九三四年為一千四百支,到一九三九年一月,蘇芬戰爭爆發之時只有四千多支。
在一九三九年一月間,爆發的蘇芬戰爭中,索米m193l式衝鋒槍,大放異彩,在戰爭初期,芬蘭軍隊裝備的索米衝鋒槍比例約為每44名士兵才裝備一支,有限數量的索米衝鋒槍在防禦作戰和叢林、山地游擊戰中給了蘇軍沉重打擊。
幾乎蘇聯出版的每一部關於這段歷史的著作,都給予索米衝鋒槍和使用該槍,屢屢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