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可以說,日本當局對華北的步步緊逼,強硬態勢,給國內的各派政治勢力提供了政治舞臺,也為他們登臺,提供了合理的理由,而民眾的思想,漸漸歸於抵禦外敵的思維上來。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九日,由**組織和策劃,在北平舉行了大規模的大學生示威遊行,呼籲“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獲得全國民眾積極響應,全國人民抗日熱情高漲,給實行“攘外必先安內”,“不抵抗政策”的國民政府巨大壓力,史稱“一二、九學生運動”。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十七日,中國**瓦窯堡會議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這一策略的確立,標誌著**最高層,已經把戰略目光轉向對付日本人,此舉也為**,在爭取民眾心理上贏得先機。
一九三六年一月,***、周恩來、彭德懷等聯名發出《紅軍為願意同東北軍聯合抗日致東北軍全體將士書》,此書一經公開發表,即贏得了東北軍全體將士的廣泛共鳴,書中所列各項,切中了有失家喪國切膚之痛的,東北軍幾十萬士兵的內心,前線士兵士氣低落,人心厭戰,拖槍投奔**紅軍的事件,層出不窮,張學良已經無法控制局勢。
一九三六年二月,**宣佈開始東征抗日,由劉志丹率領的紅軍進軍河北、熱河對日軍作戰,準備開赴抗日第一線,卻在向山西推進的過程中,和閻錫山的部隊發生衝突,劉志丹戰死,紅軍撤退。
紅軍東征,為抗日是實,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試探國民政府,和國內尤其是華北各地方實力派的真實態度,此次東征,是**紅軍以實際行動,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在山西閻錫山的地盤上,留下了紅色的種子,在國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