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與二十九軍的前身西北軍底子薄、裝備差有直接關係,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獨立師的軍官們發現,注重刀術訓練的部隊,士兵們勇敢精神和團隊意識空前旺盛,似乎是包含著一種地域的文化精神在裡面。
聯想到自己的部隊,裝備那麼好,訓練也刻苦,後勤保障更是沒的說,要是和小鬼子打肉搏戰,恐怕比不上二十九軍。
這固然是師長提出來的一貫理念,可保不齊部隊沒有彈藥的時候出現,到時候,面對小鬼子,可就要吃虧了,這些軍官回到部隊後,把在二十九軍學習到的刀術,傳授給戰士們,也是有意識的培養戰士們的勇敢精神和團隊配合。
打這以後,獨立師的戰士們,除了制式裝備外,每人背後都多了一把大刀。
唐秋離下部隊的時候,發現了這種現象,他並沒有阻止,雖然自己強調不和小鬼子打肉搏戰,可是,事情沒有絕對的,一旦對上小鬼子,沒有受過拼殺訓練部隊,會吃大虧的。
但是,他發現,部隊裝備的大刀,樣式五花八門,材質也不盡相同,一個團裡能基本保持一致,一個旅就好幾樣,在蘇景峰那個旅,唐秋離就發現,一個團裝備的是五環大砍刀,另一個團裝備的卻是鬼頭刀,一打聽,這兩個團長都有武術功底兒,門派不一樣,這倆團長,就撿著自己合手的來,他有點兒哭笑不得,這下好了,部隊成了義和團。
沒辦法,他找到後勤部副部長兼輜重處處長周玉山,要求他在一個月之內,給部隊統一裝備制式大刀,標準是,刀的重量要比現在輕三分之一,鋒利程度和鋼口硬度要是現在的三倍以上。
如果有特殊要求的部隊,儘量滿足他們的要求,統一由輜重處負責監製,不妨集中黃崖洞周邊的,所有鐵匠和兵器製造師傅,由部隊提供原材料,統一加工。
唐秋離這個命令一下達,黃崖洞當時就成了冶煉現場,日夜“叮噹”打鐵聲不斷,宏大的場面,足以和後世的大鍊鋼鐵運動相媲美。
還真有特殊要求的部隊,秋泉的特戰支隊,戰士們就要求,每人一把鋒利的匕首,還有弓弩特製的劍支,騎兵旅不少武術好的戰士,也找到周玉山,說是用不慣細長的馬刀,要求特製一批厚背大砍刀,和小鬼子騎兵對決的時候,一刀能把小鬼子連人帶刀砍成兩截。
記者招待會過後不長時間,就接到了南京蔣委員長,給唐秋離的私人信件,在信中,蔣委員長除了稱讚他此次剿匪得力外,還特別提到了大公報那位女記者提出的問題,要求唐秋離給他一個詳細的報告。
據說,蔣委員長看到報紙的精彩報道,一直面帶微笑,神態頗為欣賞,尤其是看到唐秋離指桑罵槐,痛罵日本人那段兒,少有的放聲大笑,把侍衛們都驚呆了,正委座身邊多年,從來沒有見到過委座這樣失態過。
蔣夫人宋美齡也聞聲趕過來,蔣委員長指著報紙對夫人說:“少年心性,少年心性,嬉笑怒罵皆成文章,言辭如刀,痛快淋漓,偏偏日本人連一點兒反駁的理由都沒有,痛快”
“要是當年敬之和日本人簽訂《塘沽協定》時,有此人在,日本人也不能獅子大開口,佔了那麼多便宜,使華北至今還在日本人虎視眈眈之下,言畢,不勝感慨。
很快,唐秋離的報告到了,他並沒有隱瞞和日本人交手的事情,這事兒太大,想瞞也瞞不住,要是蔣委員長透過其他渠道得知了訊息,反而不好。
畢竟幾戰下來,日本人吃了大虧,也沒敢聲張,事情就不了了之,國府和蔣委員長也沒有什麼麻煩。
在報告中,唐秋離詳細的說明了與日本人交手的原因,和最的結果,以及日本人都這些事情的反應等方面。
蔣委員長剛一看報告,驚出一身冷汗,日本人九架飛機,將近七千人,就這樣叫唐秋離不動聲色的給收拾了,這個年輕人好大的膽子,他不怕觸怒日本人,使華北的局勢緊張嗎?
看到後來,蔣委員長的臉色越加平和,唐秋離處置很得當,在哪裡這麼大的便宜,一點口實都沒給日本人留下,也沒給國府找麻煩,難能可貴,實屬不易。
自從獨立師到華北之後,日本人再也沒有無理取鬧,弄得自己整天頭疼,疲於應付,看來,當初把他放到華北是極為正確的,是威懾日本人的一支力量,讓自己省心不少,可以把全部精力,用在其他大事上。
這個唐秋離,還真是個幹才,他的能力,要超出宋哲元很多倍,最關鍵的是,獨立師是中央系統的部隊,華北可以放心的交給這個年輕人。
蔣委員長很高興,龍心大悅,當即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