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惜,一定要把剩下的大日本帝國士兵,安全帶出險境。
巴達爾胡朝著周圍的日軍各級軍官們,深深鞠了一躬,語氣哽咽的說道:“諸君,因為我的失誤,使大家陷入險境,請多多原諒,我馬上召集支那土匪首領們開會,研究撤退方案,請諸君配合我的安排,拜託了”
他自以為情深意切的表達,換來的是這些日軍軍官們鄙夷的目光,大日本帝國的武士,什麼時候學會哭哭啼啼,女人的一樣,巴達爾胡君,武士的不是,純粹的大日本帝國子民的不是
這些日軍軍官總算還佩服這傢伙的鬼點子,沒有把難聽的話說出來,不過,聽他說陷入險境,都不以為然,不就是進攻受挫嗎?哪有這麼嚴重,武士的不是,軍人的更不是。
巴達爾胡知道,這些驕狂的軍官們根本不相信局面已經很危機,這樣不怪他們,從資訊的角度來說,巴達爾胡一直和華北駐屯軍保持聯絡,掌握的資訊,是他們的許多倍,也對局勢有了更深的全面瞭解。
按照他的想法,剛開始的時候,想等到天色大亮,請求華北駐屯軍司令部,派出飛機,狂轟亂炸獨立師的陣地,配合部隊的撤離行動,為了一個聯隊日軍士兵的安全,他相信,華北駐屯軍最高司令,會這麼做的,否則,一旦這樣退卻,會被獨立師部隊,追著打,情況就會很危險了。
可是,他仔細考慮一下,現在,對他最不利的就是時間,在這個地方,多停留一分鐘,就會多一份危險,趁著獨立師主力部隊,還沒有合圍上來,只是退卻或者撤離,要是耽擱時間長了,一旦被圍,那就是突圍的局面,比撤離要困難幾千倍。
按照他的設想,把當前危險的局勢,跟這些土匪頭子們誇大幾十倍,造成大禍臨頭的趨勢,實際上,也是情況很不妙,土匪們必定人人自危,自尋出路,各自奔逃,誰也不甘心落得個被殲滅的命運,這叫置之死地而後生,垂死掙扎的能量,是很驚人的。
他們必定會向獨立師的陣地,發起亡命衝擊,然後,大日本帝國計程車兵,沿著土匪們用屍體開闢出的道路,順利的脫離戰場,就讓這些愚蠢而貪婪的土匪,為大日本帝國,最後效力一次吧。
巴達爾胡此人,卻是有些能力,他對人性和人心的把握,很精準、很老到,土匪們的心裡想法,被他猜測得很準確,兩萬土匪,抱著必死的突圍決心,這股力量,不亞於決堤的洪水,衝擊力驚人。
****
000:月末,小錦泣血求票,先行向各位書友大人拜謝
第二百六十一章 小五臺山戰役(七)
第二百六十一章小五臺山戰役(七)
巴達爾胡制定的撤退計劃,的確很完美,他就是利用這些土匪,去衝亂獨立師的陣腳,去消耗獨立師的子彈,而日軍,則可以以最小的損失,安然脫離戰場,他確信自己的判斷,唐秋離知道這夥土匪裡面,有幾千日軍,獨立師會不惜一切代價,往死裡打,從他們在東北的表現來看,這是他們一貫的作風。
根據他的觀察,尾追在後面的獨立師部隊,兵力最為薄弱,那應該是唯一的弱點,他會鼓動幾支實力最強的土匪,往相反的方向突擊,而且唐秋離也不會預料到,自己會從相反的方向撤退。
這些土匪是唯一可以利用,安全脫險的機會,而這些大日本帝國的軍官,還沒有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對於巴達爾胡的計劃,很是不滿,堂堂的大日本帝國皇軍,擁有幾千人的兵力,竟然讓土匪去打頭陣,自己烏龜一樣的縮在後面,堅決的不答應。
也是,近百年來,日本人什麼時候拿正眼瞧過中國人,從甲午戰爭到現在,大日本帝國的軍隊,在中國的領土上,所向披靡,戰無不勝,巴達爾胡君這樣的安排,是帝**人的恥辱,是對帝國武士的侮辱,我們的堅決不同意,要是撤退也可以,大日本帝國計程車兵,必須打頭陣。
巴達爾胡幾乎是哀求這些軍官,這樣做,是為了以後更好的為大日本帝國服務,沒有必要把自己的力量,消耗在這不知名的小山溝裡,我們的戰場,在更為廣闊的中國大地。
他不得不這樣做,不把這些驕兵悍將說服,自己的計劃能否順利執行,還是個未知數,說不定那位軍官到時候,一時興起,帶著士兵,最先衝向獨立師的防守陣地,那就是自尋死路,能把剩下的皇軍士兵安全的帶回去,在司令官閣下面前,自己也好有個交代。
後來,這些日軍軍官們,只好不情願的答應,按照巴達爾胡的計劃進行,為了說服這些不知道獨立是厲害的傢伙們,巴達爾胡足足用了將近一個小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