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部分

議完了這些事情,李世民又將話題轉到選才任能上。

他說道:“玄齡、如晦,你們隨朕多年,知道朕對舉賢才的態度。

當初朕令封德彝舉才,然他許久未薦一人,並說天下無才可薦。

朕當時就呵斥了他,須知天下並非無良才,惜未被發現或者人未盡其才。

你們二人現在主事尚書省,朕剛才說了,要將一應庶務付與左右丞辦理,把你們的精力放在選賢任能上。

還有,原來吏部侍郎劉林甫曾奏選人要四時聽選,隨闕注擬,朕也準了。

眼下雖逢災年,然這件事情不可耽擱,現在進行得怎麼樣?”

房玄齡答道:“按舊例選人須在十一月畢集京城,自從陛下準了劉林甫所奏,吏部已經知會各州,算來到八月初,第一批來會試的舉子就該到京城了。”

李世民屈指一算,現在離八月僅有二十餘日,遂說道:“哦,沒想到眨眼就到了。

擢房杜左右僕射 整吏治京官並省(10)

此次會試要提高主事者的規格,玄齡、如晦,就由你們來主持吧,具體事務由吏部考功員外郎輔佐你們。”

唐制,每年的科舉考試例由吏部考功員外郎主持。

如今一下子由尚書左右僕射為主官,規格確實提高了不少。

“還有,聞喜宴之時朕要親臨,宴飲所費由內府支出。

嘿,這一下子吏部考功員外郎當不成座主了,舉子們成了朕的門生。”

舉子會試之後,放榜得中者由狀元領頭,前去拜謝吏部考功員外郎知遇之恩,敬稱其為“座主”,並自稱門生。

然後,及第舉子湊錢在曲江設宴,邀請其“座主”居於主席,即為聞喜宴。

李世民今日金口一出,此次聞喜宴不用得中舉子自掏腰包,皇上又親臨,豈不成了驚動天下的大事。

魏徵諫道:“陛下為天子,則天下舉子皆為天子門生。

眼下用人之際,陛下提高規格以示重視,實在有必要。

只是數年之後,須依國家制度進行會試銓選,臣以為恢復常制即可。”

李世民點點頭。

魏徵又說道:“陛下求賢若渴,臣想舉薦二人。

然臣為諫官之身,不知當講不當講?” 李世民笑道:“舉薦真才固然需要有司層層選拔,然你們作為朕的股肱重臣,居於中樞之地,眼光要比常人高上一籌,你們閱人又多,當然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如此,臣就冒昧舉薦了。

臣以為侯君集和杜正倫二人,皆有為相之才,可堪重用。

請陛下細加審視,果如臣言,不妨簡拔授用。”

侯君集多年跟隨李世民征戰,玄武門之變中立有大功,被授為車騎將軍,封為全椒縣子。

不言而喻,他是李世民的心腹大將。

至於杜正倫,就要寂寂無名許多。

他為相州人,曾經被舉為隋朝秀才,在當地有些虛名。

李世民經略河北的時候,房玄齡聞其名將之收入秦王府文學館,現在一直在弘文館內託名學士。

李世民聽說魏徵舉薦這二人,不免詫異,說道:“魏卿能舉朕舊府之人,實出意料。

我的宗親舊屬,若其無能無才,終究不授任他一官半職。

像侯君集,朕一直以為他可為良帥,因命李靖教他兵法,使其有所受益將來能有大用。

你說他有相才,朕確實沒有看出來。

至於杜正倫,他一直在府裡寂寂無名,整日裡沉默寡言。

魏卿,你因何判斷他們有大用呢?”

“臣曾經在多種場合裡接觸他們,並用心體察。

侯君集雖為武將,然胸襟開闊,謀事甚詳,又善於孜孜求教,則有無盡潛力。

其矯飾之舉經過皇上諄諄訓導,近年來也盡行隱去。

又如杜正倫,其忠直無出臣之右,且文章天成,有汪洋恣肆之氣,從中可見其韜略風範。

鑑於此,臣以為他們可堪為用。”

李世民微微頷首,沉吟不語。

這時,杜如晦也奏道:“陛下,臣這些日子細細觀察,覺得岑文字頗具才能。

其為鄧州人,性格沉靜敏達,又善文辭。

曾任蕭銑之中書侍郎,趙郡王孝恭襲破荊州時,文字歸降。

那時趙郡王部下欲行掠奪之事,文字挺身而出,說趙郡王道:‘隋無道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