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部分

和小球開始緩緩轉動。

李世民看到現在,已經非常明白了渾天儀的原理,不由得讚道:“妙。”

李淳風微微一笑,說道:“陛下剛才問臣的話,這個物件其實已經幫臣說得很分明。

” 李世民不解:“渾天儀和天旱又有什麼關係?”

“天地一靜一動,皆有常式;地上風雲變幻,並非無常性。

譬如雨水,一年中可見其多寡,然將之放入宇宙之中觀察,則相對穩定。

簡言之,去年與今年少雨,明後年必定雨多。

天造萬物,須使諸物大致平衡。”

“依卿所言,這雨水早晚就會下來,其實不用祈雨,是嗎?”

“雨還是要祈的。

方今天下大旱,皇上親自祈雨,能定民心。

聽說數日之後,皇上還要親耕籍田。

祈雨與籍田儀式,其義共通,皆有示範天下之意。

臣這樣說,無非請皇上寬慰聖心,不可因少雨而憂勞。”

李世民若有所思,緩緩點點頭,既而問道:“袁卿,這祈雨儀式就由你主之,你以為何時為吉呢?”

袁天綱道:“陛下,往年春分之時祭祀於東郊,其中有祈雨的成分,畢竟儀式短促顯得一般。

今年欲定民心,祈雨儀式須盛大一些。

臣想好了,可在京城朝日坊之東置九宮貴神壇,以祭祀太一、天一、招搖、軒轅、咸池、青龍、太陰、天符、攝提等九神,祈其降伏水旱,功佐上帝,德庇下民,以期嘉穀歲登,災害不作。

至於吉時,臣以為後日寅時為宜。”

祈雨的日子一定下,太常寺上下就開始忙碌起來。

袁天綱被欽命為儀式的主事者,自然最為忙碌。

這日到了祈雨的時辰,自宮城至春明門的街道兩邊,宮中宿衛手持火把以為警戒。

李世民身著大裘冕,率領文武百官緩緩東行。

。 想看書來

開科舉學子競才 抗天災刺史立功(8)

這裡對諸種繁複的祭祀儀式不一一細表,李世民在袁天綱的導引下完成了儀式,此時東方的太陽已經高高升起。

李淳風的一番言語,使李世民明白了天象的平衡。

然到了正式祭祀的時候,李世民親臨莊嚴肅穆的氣氛之中,心裡油然生出聖潔及虔誠的祈禱,把李淳風的話忘得一乾二淨。

他默默地禱祝九神,乞求他們伸出神靈之手,早日降下甘霖來。

到了最後,李世民的眼眶中竟然含滿熱淚。

數日後,袁天綱又主持了籍田儀式。

還是在京城東郊,李世民親祭先農,此後立於千畝之甸。

就見耕根車載耒耜到了身側,司農卿取之跪送至面前。

李世民取耒耜就耕位南向而立,既而耕三推。

此時,京中百官及京城百姓皆圍觀,將耕籍之地圍得密不透風,他們看到李世民開始耕作,頓時跳躍歡呼起來。

李世民耕作之後,三公、諸王、尚書、卿等依順序入田耕作。

天子親耕籍田儀式已被廢棄數百年之久,李世民此次力主恢復,以此提倡舉國上下盡力農耕,收到了預期的效果。

不日之間,李世民親自主祭祈雨儀式和親耕籍田儀式的訊息傳遍天下,當此受災之際,他的行動給百官和百姓吃了一顆定心丸,人們紛紛行動起來忙於農事,力圖自救以求有所補益。

北方諸州畢竟歉收太多,地方官吏雖努力賑災撫慰,然百姓家中無隔夜之糧,倒有一大半人出外逃亡乞討。

像受災最重的蒲、虞二州,因接連幾年少雨,去年糧食顆粒無收。

這裡的官府雖設了不少粥棚,無奈人多粥少,百姓依然飢餓,最後還是選擇出外乞討活命。

年關之後,這二州的百姓基本上出外殆盡。

只見千村萬戶蕭瑟寂靜,等閒難聞雞犬之聲。

這二州的刺史眼見轄下百姓越來越少,再也坐不住了。

要知道李世民的詔令甚為嚴厲,地方官吏須照顧好轄下的民戶,不得令其星散,並以此作為年底考功的一項重要指標。

眼下百姓紛紛逃散,田地無人耕種,到了年底考功之時無法向吏部交代。

其間若被人奏上一本,也許不到年底,自身的官職肯定保不住。

這二名刺史雖遠隔數百里,然心有靈犀,不約而同收拾行裝,沿著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