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模樣不錯,張少卿,你先讓他們牽來一匹,容我先試一回。”
李靖騎上一匹棗紅馬,獨自向北疾馳,繞了一個大圈,用時大半個時辰方回。
他雖不養馬,然也知馬之優劣,試騎之後,感到此馬可堪為用。
他知道頡利可汗所用馬匹多為烏珠穆沁馬,與這種雜交而成的馬兒相比,其速度和敏捷程度都落在下乘。
李靖回到張萬歲面前一躍而下,開口說道:“張少卿,就要這群馬了。
念你養馬不易,我此次僅要三千五百匹,省下一千五百匹於你。”
張萬歲哈哈一笑:“李尚書如此替我著想,馬賊在這裡先謝過了。”
張萬歲說話的時候,臉面正迎著陽光,其一笑臉上皺紋頓現,如核桃皮一般。
李靖注意到他比以前蒼老多了,想是他多年居於這苦寒之地,又多時在野外巡視馬匹所致。
李靖心裡一顫,有心想讓他回京城居住,又想此人天生愛馬,若讓他離開馬群,也許蒼老得更快。
想到這裡,李靖柔聲說道:“張少卿,唐初馬匹僅有數萬,這些年經你調養,能上陣戰馬已有數十萬,功勞可謂大焉。
有一件事我要提醒你,你養馬之時,也不能忘了育人啊。”
“怎麼講?”
報皇恩如晦勞心 出奇兵李靖發威(5)
“你總有走不動的那一天,若是不將滿肚子的馬經傳授於人,而將之帶入棺材裡去,連皇上也不答應你。”
“哈哈,李尚書,你要了我的馬,還不忘我這個人,你放心,皇上早就想到了。
你看,我身後這名年輕人叫韋盤提,原在幽州養馬很是有名,被皇上調來輔佐我養馬。”
李靖點點頭:“這麼說,你是後繼有人了。”
“正是。”
李靖心想李世民不愧為一世英主,連這等小事都能考慮到,何談其他呢?他不想接著說這個話題,說道:“張少卿,我在此地不能多留,明日一早就要奔赴北境。
這些馬兒,就煩你派人隨我一同趕到雁門。”
張萬歲回視韋盤提道:“李尚書親來挑馬,可見非同尋常。
你就挑選數十名得力之人,將這些馬兒趕到陣前。
若軍中兵士不習慣此種馬性,你可幫他們調教一番。”
韋盤提躬身答道:“下官省得。”
杜如晦在京中接連數日忙亂,晚上忙得太晚,就宿在尚書省。
劉政會這日晚間來尋杜如晦,言說蒲州張刺史來京哀求,其稱蒲州連年遭災,沒有積蓄,所以無法上繳今年租賦。
杜如晦問道:“劉公,你沒有告訴他要以大局為重嗎?”
“說了,但他還是哀求不止。”
杜如晦沉吟了一下,說道:“那好,你把他帶來。”
劉政會看著杜如晦那憔悴的面孔,心疼地說道:“如晦,我的年齡比你大,然看你的顏色枯槁,神情疲憊,精神還不如我哩。
辦事固然要盡心,也不能太拼命,你這樣下去,那怎麼得了。”
杜如晦無奈地搖搖頭,感謝道:“謝謝劉公關心。
我遇事若不將之辦妥當,就難以成眠。
唉,多年形成的毛病,一時也改不了,只好聽其自然吧。”
劉政會也搖搖頭,心想李世民到底用了什麼法兒,讓杜如晦、房玄齡等一班人如此賣力,竟然連自己的身體都可以不顧。
窗外夜色更濃,寒氣漸漸透了進來,將硯上墨凍得凝固起來。
杜如晦喚來差役,令其用熱水重新磨墨。
衙役端來熱水,將之滴於硯中,一邊磨墨一邊問道:“杜大人晚上辦事這麼久,小人去籠些火來如何?”
杜如晦立在案前翻看今日的文書,感覺到越來越重的寒氣,跺了幾下腳,說道:“不用,我再待一會兒即回府,不用籠火。
現在剛剛入冬,若衙內現在就開始升火,那要多少薪炭才能過冬?”
“現在已經過了飯時,杜大人還餓著肚子,不如讓小人先去尋來點熱湯,一來可以取暖,二來可以墊墊飢。”
杜如晦搖手不許:“我馬上就回,也不差這一時。”
說話間,劉政會帶領張刺史走了進來。
那張刺史見了杜如晦躬身行禮道:“杜大人在上,下官特來拜見。”
杜如晦眼光看也不看他,依舊注視著案上的文卷,沉默了片刻方才問道:“張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