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人的突然襲擊。”
隨後,聶榮臻說:“回去後,按照軍委的指示,儘快把部隊部署到位。相關情況要及時報告周副主席。”
從6月下旬開始,第20兵團機關和第66、第67軍分別乘火車東進,進入指定地區佈防。在此之前,第68軍已先期於5月5日開始撤退大同,徒步至陽高、天鎮一帶駐紮,隨時準備執行機動作戰任務。
後來的事實證明,毛澤東的佈防設想英明而正確。
美軍和國民黨軍的軍艦多次在渤海灣附近遊弋,躍躍欲試,發現第20兵團部隊已嚴陣以待,就被迫放棄了從海上大規模偷襲的企圖。
楊成武忙碌於擺兵佈陣時,新政協籌備會議透過了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時舉行開國大典和閱兵儀式的決議。於是,他從天津兵團部趕回北平履職,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了開國閱兵的組織工作之中。
楊成武晚年回憶這段經歷時,仍記憶猶新,激動不已,說他當時有3個沒有想到——
一沒有想到部隊回防平津後,被賦予參加開國閱兵的任務,第67軍第199師還是開國閱兵的主力。
二沒有想到被毛主席親自指定為開國閱兵副總指揮兼閱兵指揮所主任,具體負責閱兵事宜。
三沒有想到從此第20兵團被北平、天津市民稱之為“首都兵團”,甚至連毛主席也使用過“首都兵團”的稱呼,他這個“首都兵團司令”認為十分光榮,也深深地感到它的重大分量。
博學多才的劉伯承、陳毅對楊成武面授“機宜”(1)
楊成武懷揣著幾分激動幾分不安的心情,於7月上旬正式走馬上任了。
50年後,楊成武曾撰文這樣描述自己當時的“心路”歷程——
作為開國大典一個重大專案的閱兵儀式,是我軍歷史上最盛大、最莊嚴的一次慶典。
組織這樣盛大的閱兵儀式,深感無比光榮,責任重大。
我們沒有閱兵經驗,不知怎麼搞才好,壓力很大。
有道是,激動是行動的前提,壓力是動力的源泉。打了無數大仗硬仗的楊成武是不會被這點困難壓倒的,知難而退不是他的人生風格。
為圓滿完成開國閱兵這項光榮而又艱鉅的任務,楊成武不僅檢閱了許多有關閱兵的資料,並四方求教,走訪了當時在北京的人民解放軍高階領導人。
楊成武走進了劉伯承在北京的寓所。
劉伯承,時任第二野戰軍司令員兼###南京市委書記、南京市市長,正在北京參加中央軍委召開的作戰會議,即將率部進軍大西南。
足智多謀的劉伯承被譽為是“天才軍事家”,早年留學蘇聯,還曾在川軍任職,軍事理論更是造詣精深,深受毛澤東的器重。
長征時,劉伯承被任命為中央軍委總參謀長兼軍委縱隊司令,參加長征的指揮工作。此間,毛澤東多次委託劉伯承指揮關鍵戰鬥,突破烏江、智取遵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等著名戰役,就是毛澤東和劉伯承親自組織和指揮的。
紅軍渡過金沙江後,毛澤東曾風趣地對周恩來和朱德說:“前幾天,我們一些同志還擔心,怕我們渡不過江去,被人家擠上絕路,當時我就對恩來、朱德同志講,沒關係,四川人說劉伯承是條龍下凡,江水怎麼擋得住龍呢?他會把我們帶過去的。”輕鬆笑話中,傳遞著信任、欣賞劉伯承的資訊。
遵義會議後,毛澤東力主紅軍北上,而張國燾卻堅持南下。兩方相爭之時,劉伯承對張國燾的錯誤行為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以黨內老資格自居的張國燾非常惱恨,幾次威脅劉伯承說:“不念你是南昌起義的參謀長,我就殺了你。”劉伯承毫不示弱:“你殺了我,我也擁護中央決議和毛澤東的路線。”
抗日戰爭時期,劉伯承任八路軍第129師師長,與###一起挺進太行山,先後取得了七亙村、神頭嶺、響堂鋪等戰役的勝利,建立了以太行山為依託的晉冀豫根據地,完成了###中央的重託。
劉伯承對毛澤東的戰爭方略總能心領神會。
毛澤東赴重慶談判期間,劉伯承成功地指揮了上黨戰役、平漢戰役,極大地配合了毛澤東在重慶的談判。對此,毛澤東評價很高,認為“爭得很好,乾得很好!”
全面內戰爆發後,劉伯承揮師中原、千里躍進大別山,實現了毛澤東的戰略設想——站穩腳跟,建立鞏固的根據地。1948年7月,劉伯承等組織指揮了被朱德總司令譽為“小型模範戰役”的襄樊戰役。戰後,由周恩來親自起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