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當了兵,不少進了工業部和船廠做了技術工人,現在剩下的不就我們這些嗎?” 一個老實巴交的小夥在角落裡嘀咕著。 “船廠那些人,不知道是因為太忙,還是什麼,已經不大和我們走近了。好像聽說他們上個月又加了獎金,每人多發了40塊(銀元),工資獎金加起來快150塊了……我們上個月工資帶獎金才102塊。”另一個年輕建築技工嘆著氣,似乎很不甘心自己一直待在建築隊裡。 和歐裔技工們每月20到30西班牙銀元不等的工資收入相比,大部分工作時間僅僅看、聽、說為主的社群技工們,擁有著遠高於前者的收入。但這顯然不能成為這間房屋裡人們覺得滿足的理由。 “所以了,如果他們再打算建國後繼續搞私有化,那我們肯定被踩在腳下。是,我們除了力氣就沒別的,但我們也是做出重大貢獻的,難道有一天我們還是要淪為他們工廠裡的工人?”董久楠握著拳頭,臉色很不好,似乎對這幾天自己四處碰壁很是窩火。 “他們難道還打算跟以前改革一樣輕易就讓我們下崗?”一個聲音響起,“大不了我們不幹了!隨便他們找誰來頂!” “好像隊裡的周工沒來?”突然,有人發現城建隊裡的城建規劃工程師周毅沒在場,“是不是他也不打算和我們一起了?” 周毅,就是曾經在曼哈頓社群建設規劃中展露頭角的青年,雖然在大災難前還只是一名默默無聞的學建築設計專業的普通研究生,但也算是整個曼哈頓社群最高學歷的建築人才了。 “不,他去委員會找人說我們這些事去了,周工平時和大家關係不錯,要相信他。”董久楠笑著擺了擺手,表示沒關係,但馬上又換上了認真的表情,“我們不光拉攏那些做普通技術的工友,還要爭取周工這樣平時和大家關係不錯的人,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影響力!” “我看我們可以聯絡狄工!他一直在生產安全問題上站在我們這邊的!”一箇中年的建築技工舉起了手。 “他太得罪人了,好幾次都和林有德這樣的人吵架,估計他和我們在一起,會引起其他人也反感我們吧?”反對意見迅速提了出來,房間裡的人也分成了幾大意見。 “大家這幾天分頭去聯絡人,儘量說服他們贊同我們,投票結果才能有利。”董久楠也多少大主意,只能繼續給大家鼓氣。 · 船廠食堂兼學習禮堂裡,一堂簡單的業務講座才剛剛結束,趁著骨幹們都在,石益格和遊啟等人也趁機把大家聚在了一起。 “大家這些日子都很辛苦,沒日沒夜加班加點做事。我們的辛苦努力必須得到保障,我和遊工商量了下,為了保障我們的自身權益,我們不能走大鍋飯形式!多勞多得必須體現!”石益格站了起來,面色嚴肅,“現在立法小組還沒有任何結果,那說明我們整個社群意見肯定不一致。” “如果建國立法承認股份私營,我和石頭想同大家一起承包下船廠和相關車間!”遊啟也難得公開表露自己的政治訴求,“這樣大家都是股東,但光我和石頭是不行的,需要大家都團結起來。” 船廠的工作狀況,明顯展現出一股無法阻擋的光明前景,但現在的大國企模式,導致船廠的技工們一致認為自己的產出和收穫不成正比。 “可現在船廠的股份都是自己人平分,我們怎麼弄也沒有主導地位啊?不知道到時候多少人會眼紅我們呢。”一位技工嘆著氣,並沒有信心。 “我們可以用我們掌握的其他部門的股份和他們換!”石益格似乎早就想好了辦法,露出了得意的笑容,“現在不光是我們造船廠,工業部幾個熱門專案都有可能成為爭奪的焦點,以後的國家也肯定會控制許多最核心的生產企業,那我們就用掌握的股份去換船廠的股份!” “嗯,這可能要涉及到大家利益取捨了,但只要我們掌握了股權,那未來我們一定能牢牢確立我們在國家的產業優勢!” 遊啟說著,又壓低了聲音,以一種很神秘的表情說道:“工業部的姜兆龍和林有德已經同意我和石頭的意見,我們兩家到時候可以互換股份,我們這兩個部門的人就佔了將近一半的人數,國家採取企業股份私營的法律很容易實現!” “是啊,怎麼說一艘企業級也得賣上10萬塊吧?整天拿個屁工資還累死累活,王鐵錘他們催的那個樣子,就好像我們欠他一樣!不這樣做,以後讓他們自己造船去!” 一個才加入造船廠不久,現在還只是一個初級技術助理的年輕人大聲說著。 見大家意見基本一致,石益格和遊啟都帶著笑容微微點頭。 · 天際的烏雲依然沉厚,淋漓的大雨潑灑在玻璃窗上,打出點點碎裂的水花,視線裡的一切都被玻璃另一面快速流動的水漬給迷糊了,雨聲讓人沉沉欲睡。 “……老齊,這就是我們的意見。我們不反對私營企業,但也要考慮到這個集體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