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真空期,就是由海軍一直希望下一批戰艦將是全是機帆混合動力的心理而造成的。
其實海軍蒸汽動力的實驗並非僅僅憲法號一艘。隸屬於海軍的“蝸牛”號輕型內河近海巡邏艦已經在兩個月前就完工,並投入宋河進行測試應用。這艘滿載排水量超過300噸、裝備了2臺220馬力蒸汽機組的運輸艦,能輕鬆跑出內河逆流10節以上的逆天航速,而且其亞羅式鍋爐比起老式火管鍋爐來講,更加省煤。機組整體熱效功率更高。一個多月來,大的毛病故障還不算太多,整體實驗效果都在預期範圍。
用於主力裝備驗證的憲法號機帆輕巡洋艦。年底將完成舾裝,然後就是為期半年的海試期。等到明年北方工業公司最新的、結構更為緊湊的320馬力船用蒸汽機組完成最終設計定型,那海軍必須要做出最終的下階段造艦方案。
參與海軍討論會的。除去執勤未歸的,全是中尉以上的軍官,而關於1625年以後的海軍主力艦船裝備發展方向,目前海軍裡分成了兩派。
第一派,以最新提拔為少校的柏俊為首,以遠洋海軍主力作戰為指導思想,尤其是今後會面朝遠東的海上戰略,要求海軍新型主力艦船必須擁有能夠跨洲際遠航作戰的高質量戰備效能。強調大噸位、高物資載量、強火力,巡航與最高航速不低於現役飛剪戰艦。
第二派,以孫陽少校為首。認為未來幾年在世界範圍內和歐洲海軍列強發生重大沖突的可能性較低,現役的風帆戰艦和武器裝備已經形成了壓倒性的技術優勢,再高規格的大型主力戰艦價效比會很低。而國家的海外領地在未來幾年,又會不斷往更遠的戰略要地延伸,更多的海軍部署任務將集中在貿易護航、海域巡邏打擊海盜上面。這需要海軍擁有大數量、成本更低廉的中小型戰艦。
雖然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海軍戰略指導思想,在歷史上也同樣在英格蘭和法國這樣的海上列強身上糾葛了數百年,但無一例外,兩派都認為機帆混合動力應該成為下階段海軍主力艦隻的優先選擇,理由就是這可以讓海軍的遠洋部署不再受季風洋流的過大影響。
不包括最新增撥的70萬軍費,1624年的海軍預算也達到了120萬之多。共和級風帆輕巡洋艦打首艦共和號建成服役後。國內漸漸冒出端倪的通貨膨脹,加上不斷又有新改良技術的加入,單艦造價已經從最初的27萬攀升到30萬,百慕大海軍基地的建設也耗資甚多。從1622年起,3年內總共建造的6艘共和級風帆輕巡洋艦已經是讓經費不足的海軍承受得非常艱難。
未來3年的海軍預算,加上額外撥款,總額頂天了不會超過550萬,官兵薪資、海軍基地建設、日常訓練與艦船維護就會用掉接近一半。連同近海巡邏艦、遠洋武裝運輸艦這些在內,能用於建造新型艦隻的經費也最多隻有300萬。
下一代採用機帆混合動力的主力戰艦,倘若還要在共和級輕巡洋艦的基礎之上繼續進行大噸位、高規格設計,那海軍預算再怎麼增加,也養不起如此精貴的海軍。更重要的是,造價的大幅度提升,必然限制主力艦隻的數量,那對於“大西洋跳棋”之後形成的海洋戰略佈局,海軍兵力部署的短缺問題將更加嚴重。而且用昂貴的主力戰艦進行普通的貿易護航和航線巡邏,明顯是一件很不划算的買賣。
從這個方面看,孫陽少校的看法是最接近實際狀況的思路。以多數量的中小噸位戰艦構成未來幾年的中華美利堅共和國海軍力量,可以更加靈活地使用部署,而且費用上也更經濟合算。
但從地圖上來看,從北美本土到瓜德羅普,中小型戰艦倒是完全足夠的,要保證到非洲南端的開普敦,當初設計建造匆忙、做工粗糙、又長期重負荷服役的企業級風帆護衛艦卻有點力不從心了。修修補補之下,後勤保障週期也越來越長。企業級的服役壽命已經接近後期,最多再過幾年就必須退役。共和級輕巡洋艦這樣的高質量大型戰艦,就完全沒這方面問題,戰備出航時間比企業級高了一個檔次,服役壽命長,綜合成本較低,加之今後的海軍戰略必然會把遠東納入到核心。那簡單的低成本戰艦思路就未必能勝任這種軍事部署。
所以從這點上說,柏俊少校的考慮也是非常有長遠眼光的。
對於這兩個目前在海軍裡軍事素質最好的艦長,他們的意見顯然代表了未來幾年海軍最可能走的方向。
。
下班後。海軍司令王鐵錘專門把北洋船舶公司的遊啟請到了家做客,一方面瞭解銀谷號和雙灣號兩艘風帆輕巡洋艦的建造情況,一方面也提出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