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多少時間?一旦研製成功,結果就只有一個了。”雖然卡爾森還不知道這個“巨大爆炸力的武器”的威力到底有多大,但她已經可以從眼前的資料中得出結論:誰擁有了這種武器,誰就會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她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恐懼。
“幸好沒那麼快。”克雷格的語氣緩和了下來。“雖然德國的核裂變研究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但是他的反猶政策逼走了一大批優秀的科學家,像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卡爾森補充道:“還有匈牙利的科學家利奧·西拉特(Leo Szilard)、愛德華·特勒(Edward Teller)、尤金·威格納(Eugene Wigner),奧地利的維克多·維斯科普夫(Victor Weisskopf) ,他們都去了美國。”
“對,科學家的流失是不利因素之一。不利因素之二:這項研究不是一個實驗室,幾個科學家可以完成的。事實上,它在德國的許多地方進行,每一處都有不同的領導。隨著研製工作在漢堡、海德堡、萊比錫、柏林、科隆和其它地方的開展,對資金、資源以及允許青年學生免除兵役待遇的爭奪愈加激烈,各地之間的相互嫉妒、猜忌也極為猖獗。這些都使得研製工作進展緩慢。”
“還有?”卡爾森看著他,等待著。
“還有,最重要的一個不利因素是:德國也像全世界一樣,沒有幾個人已經清楚地認識到‘核裂變’的巨大威力,希特勒沒有,他的黨羽沒有,德軍總參謀部的將軍們也沒有。我同你爺爺談過,他的想法應該是有代表性的。他不僅不能理解‘核裂變’的科學原理,不相信可據此研製出‘決定性的武器’,而且他在感情上排斥這種武器,運用這種武器是有悖於他們普魯士軍人的道德及信仰的,即使研製成功,他也不願意用它來贏得戰爭。所以這項研究並沒有得到整個德國、希特勒的政府以及德國軍方的有力支援。”
克雷格的分析讓卡爾森的心寬慰了一些。
“為了保密,絕大多數的科學家並不知道他們研究的最終目標是什麼,他們從來不在一個實驗室裡工作,相互之間不聯絡,不交流,所以研究工作雖在軍方的控制之下,但一年來進展甚微。”
“應該有人來協調這些的。”
克雷格點點頭:“是由物理學家卡爾·F·馮·魏茲澤克(Carl F。 von Weizsaker)負責的。”
“你是說外交部副部長厄恩斯特·馮·魏茲澤克男爵(Ernst von Weizsaker) 的兒子?他大概還不到三十歲。”卡爾森有點不相信。
“是他,我已經見過他了。”
“他怎麼樣?”
“應該說他才華橫溢,極富魅力。同時他也很有野心,對他來說,追求名利要比探究真理更有吸引力。他似乎很想成為一位政治家。他是希特勒的忠實信徒,狂熱、專橫、飛揚跋扈,用卑劣的手段脅迫科學家參與研製,給軍方找了不少麻煩。所以軍方需要一個聯絡官來協助他,協調各方面的關係。聯絡官要能夠跟科學家打交到,最好年紀比較輕,軍銜比較低,這樣更容易與魏茲澤克合作。”
“他們選中了你。”
“芬克中校給我的指示是:配合卡爾·F·馮·魏茲澤克教授工作,協調各方面的關係,減少矛盾、摩擦,提高工作效率,儘快將‘決定性的武器’研製成功。”克雷格嘴角露出微笑。
“你都想好了?”
“還沒有完全想好。當然,我會把得到的所有的資料資訊都送回英國。對了。今後我穿著軍裝去大學圖書館恐怕不太合適。”
“這事交給我,你放心吧。”卡爾森認真地回答,忽然她的口氣變了。“確實不合適,你沒穿軍裝時就已經把人迷得神魂顛倒,現在穿著這一身兒,還讓不讓人活了,不知又會惹出多少個蒂拉來。”卡爾森不懷好意地笑著,等著克雷格的反應。
克雷格歪過頭看她,並不言語。
過了片刻,卡爾森急了,她仰起頭,挑起眉毛,等著克雷格說:“我說的可是真的啊。上次我去圖書館,你知道我看見什麼了?”
“什麼?”克雷格仍然看著她,臉上沒有一點表情。
剛才還是胸有成竹,現在已經洩氣了,她幾乎是帶著哀求的口氣說:“我看見蒂拉小姐在對著你還回去的那幾本書發呆。”後面的話被她嚥了回去:好了,別再這樣看我了,我只是想開個玩笑。
克雷格拿起大衣,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