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的時候鬧過一件事,以色列對著一座被包圍的巴勒斯坦城市狂轟亂炸。以色列的人民則坐在夜晚的星空下,啜飲著葡萄酒,欣賞著夜色中炮彈和炸彈煽動的火光。照片被髮出來之後,輿論都認為以色列人道德淪喪,對於戰爭的苦難毫無感動,大有人性匱乏的問題。
其實觀戰這種事恰恰是人性所在。街頭鬥毆有人觀戰,街頭對罵有人觀戰。鬥雞、鬥狗,不僅有人看,還有人下注。旁觀戰爭的更是多得很,不說久遠歷史上多如牛毛的觀戰案例,就在1861年7月21日,林肯決定在華sheng頓和里士滿之間的交通樞紐馬那薩斯地區同南軍主力決戰,以便掃清進軍里士滿的道路。北軍由歐文?麥克道爾將軍指揮,有3.5萬人。南軍由名將皮埃爾?博雷加德和約瑟夫?約翰斯頓指揮,有2.2萬人。
由於北軍事先大肆宣傳,認為會輕易取勝,因此許多華sheng頓市民、議員、記者身著盛裝,帶著野餐,前來戰地觀戰。北軍一開始以優勢兵力向布林河對面的南軍陣地發起猛攻。南將托馬斯?傑克遜頂住了北軍的5次進攻,因而獲得了“石壁”的稱號。南軍援軍到來後,發起反攻,擊潰了北軍。戰鬥結果,北方損失近3000人,丟失了大批槍炮彈藥,南方損失近2000人。餘下的北軍倉皇逃回華sheng頓。
那幫在安全地方觀戰的議員、記者、市民,被殘酷的戰爭和北軍的慘敗嚇傻了眼,北軍敗退之後,他們就成了南軍的俘虜。
1874年的津輕海峽之戰,除了英國和中國這兩個參戰者,日本、美國、法國、德國、俄國、土耳其、荷蘭,奧匈帝國,挪威、瑞典,無一例外的都派遣了圍觀人員,連鼻屎大點的國家比利時都派遣了觀察員。觀戰者們乘坐著船隻遠眺了這場海戰。
英國要痛打中國這是公開的秘密,中國也是有鐵甲艦的國家,30艘鐵甲艦在這個時代並非隨便拉個國家就能建造出來的。更何況中國鐵甲艦走的是空前激進的道路,中國也絲毫沒有畏懼英國的意思。在鐵甲艦發展道路上痛苦摸索的各國都認為這是一次絕佳的旁觀機會。
比較有財力的是一國一條船,日本有地利的優勢,派遣了四艘軍艦。德國統一之後非常渴望能夠建成一支強大的海軍,他們乾脆就派了兩條船。船上乘坐的都是該國的海軍人員。財力有限的國家就搭別國的船。
中國造型激進的艦隊勇敢的與英國皇家海軍大艦隊接戰,各國人員固然欽佩中國海軍的勇氣,卻都認為中國艦隊覆滅的命運難以避免。素描與製圖是德國海軍軍官的必修課,世界上像點樣的海軍軍校都有這些基本可能。穿著德國海軍制服的中年、青年、少年,抱著繪圖板,在白紙上用鉛筆唰唰的畫著,不時還豎起鉛筆,根據測距基本技術進行簡單測量,然後在畫旁邊的空白位置上記錄了各種資料。攝影也是德國海軍的訓練科目之一,攝影師把那些海戰的遠景儘可能的拍攝下來。
有組織的德國海軍圍觀團分工明確,還有軍官實施監督。即便如此,那些軍人們一半以上的注意力也都被這場激烈的海戰給吸引過去。非得指揮官親自指導,才能讓德**人不至於完全撂下手裡頭的工作。
其他國家的圍觀者全部沉浸在這場令人眼花繚亂卻又看不出特別門道的海戰,炮彈橫飛,火焰升騰,海戰到了最後,煙霧籠罩了廣大的海域。屏息凝神的看著中國海軍擊傷了12艘英**艦後從容脫離戰場,包括德國在內的各國觀戰者都傻了眼。
中英之間的這場海戰代表的是當今世界上最頂級的海戰。除了中國之外,觀戰的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敢派遣自己的海軍去挑戰這支英國艦隊。年輕的中國不僅敢與英國大艦隊作戰,更是獲得了全面的優勢。
即便英國海軍吃了虧,觀戰各國也沒人敢對英國海軍有絲毫的輕視。就英國艦隊在方才的海戰中表現出來的戰鬥能力,其他國家的海軍上去硬槓,下場一定會很慘。前來圍觀的各國人員都萬分慶幸自己親眼目睹了這樣的海戰。很多迷惑透過這場海戰找到了解決的思路,看完了這場海戰之後,各國人員生出了更多的迷惑。
德國與中國關係不錯,而且德國的俾斯麥首相對中國比較有信心。觀戰艦隊的領隊是一位海軍少將,船上的是海軍現役人員、海軍軍校生、少年軍校軍校生。兩艘軍艦從德國萬里迢迢的到中國來,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訓練海軍。從歐洲到中國的花費可不小,可德國人咬著牙認了。看完了海戰之後,德國海軍覺得這真值了票價。艦隊司令只後悔自己為啥沒有把船隻和人員數量翻倍。
中國海軍跑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