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澤得到日本艦隊要求高麗開國的訊息的時正在南京造船廠視察。3000噸水壓機完成之後,6500噸戰列艦需要的大型支撐輥、船用大型曲軸、接管段等一系列產品終於可以生產了。合金材料技術不足,那就只能靠大型水壓機來提升部件品質。退管式305炮的炮架尤其如此,巨大的自重以及開炮時的反作用力對材料的質量要求更高。
在技術突破之前,韋澤咬著牙硬是讓戰列艦開工,寧肯船等部件,也不接受有了部件之後再開始造船。這個決斷現在終於收到了報償,關鍵零部件並沒有耽誤造船進度。按照現在的進度來看,1874年初,第一艘戰列艦就能棲裝後試航。如果試航沒有問題,1874年中期,戰列艦就可以完成舾裝,再進行進一步的試航與除錯。1875年初就能正式加入海軍序列。
如果發展順利,到了1878年,中國就能擁有6艘戰列艦,12艘巡洋艦,24艘驅逐艦。靠了這樣的一支海軍,韋澤與英國在西太平洋進行全面衝突就有了底氣。
強忍住了發言的衝動,韋澤就閉著嘴聽別人講。秘書把情報遞上來,韋澤看了一眼就交給秘書收起來。英國人的小動作不奇怪,既然要逼迫中國屈服,這些小動作只會越來越多。而且對英國人來說,這些小動作還真不算啥。想把中國逼到不得不動手的地步其實很簡單,英國勾結法國阻攔一下暹羅航線,中國除了動手之外貌似也沒別的選擇可言。
戰爭一定會打,韋澤早就進行著戰爭準備,現在最大問題是主動權的轉移。光復黨中央一直認為戰爭的主動權在自己手裡,事實很好的給中國方面上了一課。從英國冒充西班牙艦隊攻擊中國南海艦隊開始,主動權始終都在佔據海軍優勢的英國佬手上。
在中央會議上,不少中央委員覺得1874年把戰列艦造出來或許太早、太趕,1876年完工也是可以接受的事情。這話說完之後不到兩年,英國人就逼著中國儘早完成軍事準備。
韋澤並不想做些事後諸葛亮的判斷,這樣的局面連偉澤自己都沒想到。最近五六年中為了建造新型軍艦,所有老式軍艦的建造統統停了。新式軍艦要求很高,為了達成設計引數,收入頗高的重工行業都在殫精竭智的去做。中國為了保密,又不肯把新式軍艦拉出來秀肌肉。既然中國充門面的還是那幾艘六十年代的大型鐵甲艦,這就不能怪英國佬覺得有機可乘。
從造船廠視察回來,韋澤命令外交部先告知日本駐華大使,中國與高麗簽署了《漢城條約》,有保護高麗不受外**事威脅的義務。韋澤也要求中國駐日本大使嚮明治政府通告同樣的內容。
外交部長李新告訴韋澤,中國早就從日本撤回了大使。因為中國公開支援蝦夷共和國,日本明治政府對中國的態度很敵視,暫時沒看到短期內中國大使回到日本的可能性。
韋澤忍不住吁了口氣,最初的時候韋澤覺得解決日本問題可以不用著急,以後有很大機會在日本被迫需要中國的時候對日本狠狠敲一筆。現在看來,韋澤這種想法是太一廂情願。有些事情並不是完全可以待價而沽的,例如正常的外交途徑。若是想從每一個點上都獲取最大利益,這是很幼稚的想法。
現在韋澤就要為以前的幼稚埋單,除了要派出特使抵達日本,嚮明治政府講述和強調中國必然依照《漢城條約》的內容對高麗進行保護之外,還要就恢復大使級外交關係進行努力。不過世界上現在公開承認蝦夷共和國政府的只有中國一家,其他國家都是承認日本明治政府是日本的合法政權。明治政府如果有最起碼的外交素養,就不會讓中國分別在明治政府和蝦夷共和國同時設立大使館。如果明治政府這麼幹了,就等於自己承認蝦夷共和國與明治政府是對等的存在。英法美等國就會立刻跟進中國,與蝦夷共和國建立官方外交關係。
現在只能借蝦夷共和國不久前的戰爭勝利來恐嚇日本,雖然這隻能引發日本明治政府對中國的加倍憎恨,但是憎恨總比輕蔑好。憎恨中國的日本會謹小慎微的不去過分激怒中國,中國拿出的《漢城條約》對日本有足夠的威懾力。如果中國成了讓日本蔑視的物件,韋澤再清楚不過會發生什麼。
當韋澤認為事情還能處理的時候,他很快就發現他對最近的反思是正確的。大方向確定之後,堅持走下,只要按照客觀規律辦事,基本都能達成大方向的目的。但是,這中間的過程與事前的想象會完全不同。
1873年6月1日,法國大舉北上,到了7月19日,法國就攻克了河內。基本上佔據了整個越南。軍委早在7月1日就命令南海艦隊進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