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4章 東北望(四)

蝦夷共和國今後怎麼辦?

聽到未來蝦夷共和國有機會與中國合作,蝦夷共和國的首腦以及幹部們都支稜起耳朵,等著聽到底怎麼合作。

“蝦夷這地方挺適合養馬,我們希望在這裡建立軍馬場。我國會出資,出技術,而貴國則要出洋馬的土地,以及出洋馬的人力。而且蝦夷這地方有煤礦,有鐵礦。我們也會希望在這裡投資開設煤礦鐵礦,幫助貴國建立起自己的工業。以後貴國可以自己造槍炮武器,造各種民船與鐵甲艦。到時候我國的投資有了收益,而貴國還能夠靠自己保護自己。這對大家都好。諸位覺得呢?”周新華問道。

蝦夷共和國只是一群堅定的不肯嚮明治政府屈服的舊時代武士集合起來的組織,他們腦子裡面能想到的全部內容就是要打仗,不要失敗。可週新華向他們描述的卻是一個全新的未來。這個未來不僅僅是蝦夷共和國能夠完全獨立,還能自造步槍火炮與鐵甲艦,更能飼養軍馬。真的有了這樣強大的力量,假以時日,蝦夷共和國反攻本州,推翻明治政府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只是從窮途末路突然變成復國有望,蝦夷共和國的首腦與幹部們都覺得這太不真實了。他們很想去相信有這樣光輝的未來,可他們卻完全不敢相信這種未來真的會降臨到他們的身上。

看著蝦夷共和國首腦幹部們興奮的同時帶著困惑的表情,周新華神色淡定,心裡面卻不平靜。周新華是一名優秀的軍人,部隊思想政治工作也能勉強勝任。可他並不是一位民政家。這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北京出發之前見到韋澤之後,由韋澤講給周新華的。

要靠自己的實力建國,周新華也能理解這個問題。但是所謂的蝦夷共和國國土不過那麼一點,人口更是少,大概幾十萬人吧。憑什麼這樣小的國土與這麼點人口能夠長期與四五千萬人口之多的日本明治政府對抗下去呢?即便是韋澤所說的蝦夷有煤有鐵的事情是真的,但是怎麼看,中國都是很單純的支援蝦夷共和國。蝦夷共和國是中國的一個大包袱。

韋澤的看法完全不同,“蝦夷共和國人口少,就說明他們市場小。那麼一個鬼地方是沒辦法種植棉花的。如果他們和我們做生意,我們就可以用紡織品去換煤與鐵。我們甚至可以在蝦夷共和國設定軍事基地,設立補給站。你也應該很清楚,一個能夠自產煤礦的補給站對海軍的意義所在。”

周新華聽到這些話的時候還不太理解自產煤礦的補給站意義何在,等參與到此次軍事行動之後他立刻就從實踐中明白了。中國的艦隊共22艘軍艦,其中6艘噸位在7000噸以上的都是運輸艦,運輸艦上運載的最大後勤物資就是煤。這些煤卸到了港口之後,運煤船就返回天津港繼續裝煤。這萬里迢迢的轉運若是能直接省去,那可就節省了太多的資源與時間。

原本的時候蝦夷共和國最強的是他們的艦隊,這支艦隊的核心是鐵甲艦“開陽”號,以及其他幾艘軍艦。不久前因為遇到風浪,這些船都受損了。鐵甲艦“開陽”號的損傷在蝦夷共和國的港口根本無法維修,這艘能夠壓制敵人的強大鐵甲艦損失之後,海上優勢蕩然無存。如果蝦夷共和國有一定程度的工業能力,不僅他們自己的軍艦可以在蝦夷建造維修,中國也有一個新的維修點,這對於艦隊航行可是非常重要的。

跑到日本為幕府殘部打仗,周新華願意服從命令,可心裡面總是覺得不爽。與韋澤談完之後,周新華豁然開朗。很多事情從長遠綜合考慮的話,幕府是沒辦法支援的,所以中**隊撤出了。幕府殘部反倒是有可能支援的,所以中**隊就回來了。這種認知讓周新華感到自己的事業突然變大了很多。強與弱、勝與負、吃虧與佔便宜,這些看似對立的東西卻有一種內在的統一性。甚至用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都不足以解釋這其中的變化。

身處絕對優勢的中國方面可以有自己的長遠安排,但是蝦夷共和國這邊卻沒辦法沉浸於對未來的美好幻想中。榎本武揚“洋裝散發”,他盯著周新華認真的說道:“貴國對我們如此支援,在下代表蝦夷共和國的諸君表示感謝。只是以後的事情以後可以討論,現在的關鍵是要先打沉逆賊的甲鐵號,同時要守住五稜廓。卻不知道貴國在這些事情上能給我們什麼幫助?”

周新華自信的說道:“我們可以提供給你們防禦五稜廓的重炮,射程比倒幕軍的要遠。至於甲鐵號麼,只要他出現後被我們發現,我們就會擊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