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8章 亂站隊(六)

首相併沒有退讓的意思。

“那麼這樣,石油貿易,95%以人民幣支付,5%以英鎊支付。”李新再次做出了退讓。

這次阿赫邁特?米德哈特帕夏倒是覺得這個方案有可取之處,他思忖了一陣後說道:“30%用人民幣,70%用英鎊。”

“90%的人民幣,10%的英鎊。”李新開始還價。

經過三天的討論,李新與阿赫邁特?米德哈特帕夏達最終成了一個解決辦法。當巴士拉的石油開始向中國出口的時候,第一年時間中國以50%的人民幣與50%的英鎊做出支付方式。從第二年開始,每年英鎊的支付比例降低5%,人民幣的支付比例增加5%。直到人民幣支付比例達到80%,英鎊支付比例降低到20%為止。

協議談成之後,李新是心花怒放,阿赫邁特?米德哈特帕夏則是非常不爽。不管中國人對自己本國貨幣怎麼樣的認同與珍視,奧斯曼帝國無疑認為這是一次城下之盟。與其他國家不同,中國的人民幣某種意義上算是“紙白銀”。理論上人民幣與白銀有掛鉤關係,但是也不過是理論上而已。人民幣沒辦法直接兌換成白銀,更不用說如同現在世界貨幣的主流模式那幫與黃金掛鉤。

英國的英鎊之所以牛,是因為拿著英鎊就可以去英國銀行兌換黃金和銀塊。這幾年俄國工業發展靠的是賣地錢。英國渡過了經濟危機,也是因為賣地錢。可中國除了大量商品之外別無其他抵押物,那些精美的紙片所代表的貨幣屬性實在是非常有限。至少在國際上的信用非常有限。如果不是現在奧斯曼帝國真的有求於中國,帝國首相阿赫邁特?米德哈特帕夏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答應這樣的條件。

為了讓心理上平衡一些,阿赫邁特?米德哈特帕夏要求中國額外贈送給奧斯曼帝國五十輛車頭,和四百節火車車廂。李新笑道:“請用人民幣來支付定金。”

對這麼一個玩笑,阿赫邁特?米德哈特帕夏也終於苦笑起來。當中國幫奧斯曼帝國建起了鐵路網之後,奧斯曼帝國上層才發現自己低估了人民對出行的需求。如果出行需要在路上往返走半個月,人民當然選擇能避免就避免。如果同樣的路程往返時間縮短到了兩天,鐵路運輸立刻面臨著極大的客流量。奧斯曼帝國自己沒有生產火車車頭的能力,也沒有生產火車車廂底盤的能力。奧斯曼帝國能做到的就是在底盤上根據圖紙生產木質車廂。而且必須說明的是,哪怕是萬里迢迢的從中國運來的火車車廂,價格都比奧斯曼帝國本土生產的要便宜的多。

聽了李新所開的玩笑,阿赫邁特?米德哈特帕夏也算是給自己又找到了一個接受人民幣的理由。不管別的國家是不是拒收人民幣,至少中國人不會拒收。

帶著豐厚的外交成果離開奧斯曼,李新把成果用無線電報傳輸給了國內,他本人直奔柏林而去。在柏林接待李新的是俾斯麥首相,不管世人對於俾斯麥首相到底有什麼樣的看法,反正李新並不認為俾斯麥首相是一位“只懂得鐵與血”的首相。

中國皇帝韋澤也是個非常鐵血的領導人,但是這不等於韋澤就用武力解決一切。推動國家在文化、教育、科技、民生等方面的功業遠勝過韋澤的戰功。系統性的建成了一個全國範圍內的糧食體系,靠的絕非是刺刀,而是技術與艱苦的勞動。

俾斯麥首相也是如此,這個人在以戰爭出名之前,在歐洲被認為是一名非常出色的外交家。在普法戰爭之後,首相更是把外交手段發揮到了極限。以前歐洲外交家扎堆的地方是倫敦與巴黎,普法戰爭之後法國國力遭到了沉重打擊。現在歐洲外交家們經常跑的地方是倫敦與柏林。

韋澤陛下的文治裡面也帶著強烈的類似軍人的作風,中國的城市建築追求效率,外觀上固然有些單調。但是寬闊的街道,規劃整齊的生活區域,的確是彰顯出大氣。李新並不是第一次到柏林,1885年的柏林終於讓李新覺得看上去有點開始擺脫了城鄉結合部的感覺。

小看柏林的原因是因為柏林的街道太窄,還彎彎曲曲的。街道兩邊的房屋有歐洲風情,卻沒有中國那種強烈的工業社會觀感。而現在的柏林,稍微好了那麼一點點。至少主要街道有所拓寬。

在見到首相俾斯麥之前,李新也調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緒。英國和奧斯曼都有自己的強烈立場,大家可以充分討價還價,卻不用勾心鬥角。而德國的立場在歐洲太微妙,這就意味著首相俾斯麥的立場如同鋼絲上的舞者一樣難以準確把握。走大路的人是沒辦法真正理解在鋼絲上行走到底是什麼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