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萬萬想不到在那個時代竟能有如此驚人的建築工藝,這樣一尊龐大的青銅人像,即便是當今的科學家、考古學家、歷史學家乃至藝術家,他們甚至是連想都不敢去想的。這已經超越了人們正常的認知範圍,擺在我們眼前的已非一座簡單的雕像,而是可以轟動全世界的神奇遺蹟。
那青銅人像全身佈滿了綠色銅鏽,應該是因常年的風霜洗禮而留下的歷史斑痕。但即便如此,仍舊擋不住其威武的氣勢和精妙的工藝,直看得眾人瞠目結舌,一陣陣強烈的震撼感不停地衝擊著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
這銅像乃是一箇中年男性的形象,此人相貌精奇,仙風道骨。頜下三縷長髯,更顯此人器宇不凡,其中還帶有幾分威嚴的氣勢。他雙眼目視前方,表情寧靜深邃,隱約帶有一股憂鬱之意,像是杞人憂天,又像是看破紅塵。
而這銅像身上的服飾更是精妙絕倫,乃是用極其精細的工藝雕刻的一件錦袍,上面繡的是團花朵朵,那些花便是有魔花之稱的曼珠沙華。
萬花叢中,數條巨蟒在期間穿梭遊走,尖牙利齒,眥目吐信,其神態極其威猛兇悍,刻畫得極盡活靈活現。僅是這件衣服,就不知要窮盡多少工匠的心血,從衣服的樣式和排場上看,這儼然就是一件皇帝所穿的龍袍,只是本應繪在袍上的金龍,全部換成了那怪異至極的巨蛇。而這種形象獨特的怪蛇,正是我和大鬍子曾經在蛇洞中遇到過的紅磷蛇怪。
但這尊銅像奇怪的地方還不止於此,最為令人感到不解的,是其擺出來的怪異姿勢。
只見此人雙臂伸直,平平地立在胸前。雙手的掌心全部朝外,一手向上直立,一手向下直立,左手伸出三根手指指向天空,右手伸出的四根手指則指向地面。不知這個姿勢是有何用意,總之是顯得奇怪之極,讓人如同墮入了五里霧中,一時間根本就參不透這其中到底想表達什麼意思。
我正看得出神,王子突然從背後輕輕地捅了捅我:“我說,丫這兒又往上指又往下指的,是不是天上地下唯我獨尊的意思?”
我瞪了他一眼,氣道:“你看電影看傻了吧?別瞅見什麼都往那上面扯。再者說了,天上地下唯我獨尊伸的一根兒手指頭,你看看他伸的幾根兒?一邊兒三個,一邊兒四個,那還唯我獨尊個屁,你要說武當七俠還靠點兒譜。”
王子無端的被我數落了一頓,自然是不肯善罷甘休,他白眼一翻,就要跟我理論一翻。這時,忽聽季玟慧自言自語地喃喃說道:“是九隆王。”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她的聲音吸引了過去,我也急忙驚奇地問她:“你認識這人?”
季玟慧搖了搖頭:“認識倒不認識,不過從他的衣服上判斷,這應該是九隆王。你想想,之前你給我們背過的那句口訣是怎麼說來著?‘悠悠九隆王,鎮魂譜中藏’,而鎮魂譜中的線索又把咱們引向了這裡,這就說明,那九隆王本來就與這個地方有關。如果有這個前提,你再看看他的衣服,上面正好有九條蛇,再結合著與他有關的那個九條龍的傳說,此人是九隆王的可能性是不是很大?”
我聚精會神地在那銅像的身上數了一遍,果然盤繞在其錦袍上的正好是九條蛇怪,雖然從外形上來看與傳統的神龍還有所區別,但附著的形式以及擺出的造型都與龍形極其相似。況且自古以來龍蛇是不分家的,難不成這兇殘的蛇怪正是代表著九條神龍?
季玟慧非常贊同我的觀點,她還補充說,龍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的圖騰信仰,最早期的龍形圖案出現在興隆窪文化的查海遺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了。古人對許多自然現象都無法做出合理的解釋,於是便希望自己民族的圖騰具備風雨雷電那樣的力量,具有群山那樣的雄姿,像魚一樣能在水中游弋,像鳥一樣可以在天空飛翔。因此,許多動物的特點都集中在龍的身上,龍便就此漸漸地成了‘九不像’,意味著萬獸之首,萬能之神。
龍的形象在眾多的古籍記述中各有不一,其中一說為細長,有四足,馬首蛇尾。一說為身披鱗甲,頭有須角,五爪。《本草綱目》則稱‘龍有九似’,為兼備各種動物之所長的異類。
在後期的文化衍變過程中,龍這種神奇的動物也被人們劃分了種類。在古人看來,有鱗者謂蛟龍,有翼者稱應龍,有角者名螭龍,無角名虯。小者名蛟,大者稱龍。傳說多為其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無所不能。
但這大多都是漢人對龍的記述和認知,在中原之外的眾多少數民族以及邊疆小國之中,也同樣有著對龍崇拜的習俗和信仰,只不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