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老一輩的土夫子,都在解放後的清肅中死的死,逃的逃,文物走私這一塊,已經完全重新洗牌。他藉助自己在國民黨中的關係,幾乎用盡了所有的渠道,都找不到一個認識的人。
百般無奈之下,他只能冒著風險,求助於幾個當時自己不熟悉的文物走私犯,讓他們介紹一些長沙這行業裡面的新人。
這又是幾經波折,不過工夫不負有心人,最後,終於給他聯絡到了一個肯和他合作的中國人。
這個人,就是解連環。
解連環是怎麼進這一行的,三叔當時百思不得其解,因為當時的大環境,連解家老爺子都不敢涉足老本行,只能吃吃老本。這走私文物是大罪,和現在的販毒一樣,是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活兒,一般不是急著要錢救命,誰也不敢去幹這個。
而解連環當時就是個紈絝子弟,完全二世祖,解家老爺子有意洗底,從小就不讓他接觸家族生意,也不讓他學東西,所以無論膽量、眼界、閱歷還是其他的客觀條件,他都不可能會進到這一行來,更加沒有理由能夠和國外的走私大頭聯絡上。
說得通俗一點,文物走私這一行是要有手藝在手,拿貨、鑑貨、估價這些技術,沒有二三十年的鍛鍊積累,是成不了氣候的,而你沒有這些能耐,就算你主觀上再想入行,也沒法找到門道,你的買主不會理你。所以,如果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