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雲想了想,覺得不太可能,明教源自波斯摩尼教,因為他們長期受到朝廷壓抑,行事不免詭秘,江湖中人對其知之甚少,故視之為“魔”;因為他們的志向是在行善去惡,拯救世人,堅決對抗朝廷,和一般江湖門派夢寐以求的首先是稱雄江湖、對朝廷主要是不合作的態度不同,他們的志趣、行為自然與一般江湖有異,故被視之為“魔”;又因他們久受壓抑,行事不免乖張,氣氛不免神秘,與一般江湖格格不入,甚至多造殺孽、多有得罪,故被視之為“魔”;再加上朝廷和有些壞人從中挑唆、破壞;再加上教內高手如雲,惹得江湖中人心中嫉妒等等;他們的名聲便完全被江湖中人傳壞了。
黃易筆下的魔教可是土生土長的本地宗教。自秦國一統天下,漢室繼秦而興,君權開始膨脹而籠罩一切,官方意識形態亦隨之成為天地間唯一響亮的聲音。於是一些原本亦曾活躍一時的階層,由於價值取向與官方意識形態不盡相同甚且背道而弛,逐漸變得黯淡而失語。於是其中的一些有識之士,為了儲存自己的理念,結成了以六卷《天魔策》為最高指導宗旨的共同聯盟。
在這個聯盟中包括了以從事服務業的女性組成的陰癸派;由刺客、僱傭兵們組成的補天閣;代表商賈階層的天蓮宗;儲存了原始道教殘餘的真傳道等兩派六道。當然,由於各行業興廢上的時間不同,這個由兩派六道共同構成的主體應當是在一段較長的歷史階段內逐漸形成。
()好看的txt電子書
想至此處,凌雲斷然搖頭,將兩教的歷史起源詳細道來。讓三人再次刮目相看,年紀輕輕居然連如此隱秘之事他都一清二楚,再想想他有一個了不起的師父也就釋懷,“名師出高徒”所言不差。三個人的心裡都對凌雲的師父產生了好奇,這是一個怎麼樣的奇才,似乎是一個全能的人才,擁有莫大神通。他們卻不知這些都是凌雲搞出來的,只不過將事情都掛在師父的名頭上罷了。
“小兄弟,聽你之分析‘東溟派’應該是屬於‘魔’之一脈了。我們兄弟是不是做錯了?”蘇軾聽聞曾經的東溟派與陰癸派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生怕自己幫錯了人,小心的詢問。
凌雲搖搖頭,嘆息道:“前輩自可放心,魔又如何,道又如何。說真的,對於虛偽的慈航靜齋我是沒有半絲好感,在亂世隋唐,師妃暄整個就是一個高階妓女,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紅顏禍水啊!而魔門我更加欣賞一些,他們敢愛敢恨,不對頭就拔刀相向,進而惺惺相惜,可以以性命相交。而正道人士更要當心,表面一套,背地裡一套,打著斬奸除惡的名頭行自己之事。何為正?何為邪?正與邪,沒有絕對的,只有相對的罷了。正與邪,事非恩怨不是由哪一方說了算。明教也是由於過於龐大,遭人所疾,再加上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當然不乏壞人惡人,明教與中原各大派恩怨由於已久,相互爭殺再所難免。到現在,相信誰也說不清誰對誰錯,總的說來是為名利二字所牽累罷了。明教,既有明顯的魔性,行為、信仰都與中原武林各大門派的華夏中心傳統意識大為不同,在被人圍剿中為了生存下去,不免出手狠辣,行事乖張詭秘,多造殺孽;同時他們也有明顯的合理性,比如對理想世界光明前景的追求,抗元的堅決性,自身求生存、求發展的權利等。或者說,所謂“魔性”,只是因為個別喪心病狂、處心積慮的人,才引起江湖武林中的浩劫。”
三人各自深思,當凌雲說到師妃暄是高階妓女時,無不神情怪異,暗笑不已。而且在凌雲的訴說下,覺得魔教似乎也沒有那麼可惡了。雙蘇想到單奇峰將珍若性命的“天魔策”交給素昧平生的人,這其中除了無奈,最重要的是對方的心胸曠達,若非如此,對方寧願與奇書玉石俱焚,也不讓它落入他人之手。一時間諾大的花廳靜悄悄地。
“‘焚我殘軀,熊熊聖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為善除惡,惟光明故。喜樂悲愁,皆歸塵土。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憂患實多!’這是明教的經文,每當他們面對死亡時,都會盤膝而坐,雙手十指張開,舉在胸前,作火焰飛騰之狀,誦此經文。”凌雲看著三人,悠悠的說道。
蘇軾感觸良深,說道:“這幾句經文在憐憫眾人多憂多患,那實在是大仁大勇的胸襟啊。當年創設明教之人,真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凌小兄弟身具神通,無所不知,真是讓人佩服。學海無涯,虧我還自鳴得意,現在回想,自己不過是坐井觀天罷了。”
凌雲笑道:“前輩且莫如此,晚輩知道這些事情;也是透過一位妻子處獲知。晚輩有一妻子叫龍雨汐,她正是明教中的聖姑,在教中地位還是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