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丘泥人出現,那畫面中出現的高山不用多說,必定是從崑崙中移出的帝臺。
這是哪裡?我看著畫面問老道。
老道仔細辨認了會,說:東面不出二百里的中皇山。
中皇山?那是什麼地方?
傳說女媧補天的大山,曾存五色神石,如今不得見。老道士說。
九丘一脈怎麼跑那去了,會不會是想對付你?我擔憂的問。
對付我,沒必要移來帝臺。老道士搖頭,隨後他看向我,問:你可知曉,我五行道觀所在的是什麼山。
不知道,五行山?花果山?
這山無名,據古籍記載,乃是當年五帝之一顓頊下葬的地方。所謂的山,實與帝臺一樣。老道士說。
我嚇的渾身發麻,這裡是老墳頭?還是高几百米的墳頭!
顓頊……這可真是個大來頭的人物,傳說是軒轅黃帝的孫子。
五行脈傳自五典,他們道觀所在的地方奇異,還真算不上什麼。從一開始我就覺得這地方不一般,怎麼說也是大名鼎鼎的五行脈,怎麼可能隨便找個小山就安家。只是我沒想到,這裡竟然和五帝扯上關係。
那九丘把帝臺背到那做什麼?我疑惑的問。
中皇山雖為人所傳,是女媧補天立足之地。但實際上在我五行脈的密卷中,卻提到那山的另外一個名字——不周。
不周?不周山?不周山!我瞪大了眼睛。
那當然不會是傳說中的不周山,只是按照位置來算是的。老道解釋說。
嚇我一跳……我晃晃腦袋,被這訊息震的發暈。不周山可是天地支柱,到現在還沒人研究出在哪呢。當初我們進了崑崙,曾猜測不周山與崑崙一樣,都處在另外一個空間。所以這麼多人找了這麼多年,才一直無法確定位置。
可沒想到,不周山從地球劃入另一個空間前,竟在那個什麼中皇山。但這樣看也沒錯,不周山是撐天的巨柱,它倒了,天就從那破開。女媧補天,自然是從破裂的地方補。
可是,九丘辛辛苦苦把帝臺移來這做什麼呢?
如果沒猜錯的話,他們移來的,應該就是顓頊帝臺。老道士說:大神共工觸不周山而死,崩塌天地的原因,正是與顓頊爭奪帝位失敗。但這只是兩者的聯絡,真正因何原因,我也不清楚。
說了半天等於沒說,我真想一口唾沫呸他臉上。
會不會共工沒死,和那什麼九首相柳一樣,需要帝臺鎮壓?我提出一個猜測。
不可能。如果真是這樣的話,世界早就天翻地覆了。相柳不過是共工的手下,殘留的怨血便攪的大禹無法安生,要靠帝臺鎮壓。如果共工有東西殘留,如今才移來帝臺又有什麼用。老道士直接否定了。
那可就真猜不出了。我失望的看著畫面,這一次,九丘並沒有破掉我的法術,任由我們觀看。
那兩個泥人將手從山下抽出,立刻化作泥土散落。兩個小小的人影自山腳出現,他們圍繞帝臺轉悠幾圈,然後又一頭鑽入山底不見了人影。
畫面中,只有高大的帝臺聳立。看著那上千米的山峰,我不禁想,等什麼林管局一類的發現這東西……
沒等我想出個所以然,帝臺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淡化,直至完全消失不見。
怎麼回事?怎麼不見了?他們又搬走了?我詫異的問。
只是隱藏起來了,那畢竟是帝臺,不方便在世俗展現。或者,還沒到讓它真正呈現世人面前的時候。老道士說。
咦,那還有人呢?我睜大眼,從不是特別清晰的畫面中,辨認出山西側有幾個人影出現。
那些人來到帝臺所在的位置,出乎我意料的是,他們完全沒被阻擋,好似那裡根本不曾有山存在過。這真是難以想象的事情。
看樣子,像是秦嶺帝脈的人。老道士說。
帝脈?說起帝脈,我立刻就想起那個死在地府中的東巴朗。每次想起他,心裡都有些壓抑,真是可惜了那麼一個人……如果他沒死的話,或許是與魏擎蒼一樣的吧?
在我看來,這兩個男人性格脾性以及做事方法都極其相似,但前者運氣太差,後者時來運轉。運氣決定了命運,也讓人為世事難料四個字唏噓不已。
地府一役後,秦嶺帝脈相當低調。所有勢力中,他們損失是最大的。不過對於帝脈這個龐然大物來說,死掉萬兒八千的弟子,並不能擊垮他們。一旦被整合起來,就會像天屍脈那樣,不!比天屍脈更加驚人。到那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