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藝出版社,1990年版。

《賀龍與戰鬥劇社》,同名編寫組編,北京1988年鉛印本。

《晉察冀抗日根據地財政經濟史稿》,魏宏運主編,檔案出版社,1990年版。《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邊區財政經濟史資料選編》,魏宏運主編,總論編、金融編、工商合作編,南開大學出版社,1984年版。《歷史的記憶》,史立德著,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

《冀中人民抗日鬥爭資料》,第49期、第5期、第12期,冀中人民抗日鬥爭史資料研究會編,1985年鉛印本。《帥容回憶錄》,帥容口述,熊安餘整理,湖北省黃梅縣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1990年油印本。《古城外的鬥爭》,冀中人民抗日鬥爭史九分割槽編委會,保定地委黨史徵編辦公室編,1987年鉛印本。《中共安平縣黨史大事記(1923—1945)》,安平縣黨史辦編,鉛印本。

《冀中平原抗日烽火》,冀中人民抗日鬥爭史資料研究會編,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從帝國軍人到反戰勇士》,(日)和田真一著,中譯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

《華北大“掃蕩”》,中央檔案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吉林省社會科學院合編,中華書局1998年版。《夕下拾零》,齊巖著,###文藝出版社,1988年版。

《一二·九運動資料》,第一輯,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紅樓風雨》,孫思白等編著,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年版。

《戰鬥在“一二·九”運動的前列》,清華大學校史編研組編寫,清華大學出版社,1985年版。

《侵華日軍大屠殺實錄》,左祿主編,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版。

《回憶十二個春秋——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八年參加革命活動的史實》,劉劍華著,油印本。

《冀中抗日根據地鬥爭歷史》,冀中人民抗日鬥爭史資料研究會、中共河北省委黨史研究室編,中###史出版社,1997年版。《晉察冀軍民征戰紀實》,李金明著,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95年版。

《河北省革命根據地地域沿革初考》,河北省檔案館、河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所,未定稿。

冀中,從印象不深到“討伐重點”(1)

日本人當然也很清楚這個“一正一反”的道理。想盡辦法要控制冀中:從單純軍事佔領和“###”到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四位一體的,全方位進逼的所謂“總力戰”;從簡單的點、線封鎖到點、線、路、溝互相連線,密如蛛網的“囚籠政策”,從分割槽進行粗放的“掃蕩”,到逐塊實施穩打穩紮的“蠶食”,殘暴的法子用了,懷柔的法子也用了。雷電般的猛烈行動試過了,需要耐心的慢功夫也下了。機關算盡,心機費盡,仍沒最終如願。最後只好大動干戈,來了個空前的“五一”大“掃蕩”。如同一位老人談到的,“五一”大“掃蕩”也是說明日本人沒別的招了,只好最後來這麼一下子。

冀中,當年日本軍隊的將官們,一想起這兩個字,就頭痛,就心

1938年到達冀中大清河的八路軍第一二〇師部隊痛。他們不明白在這鐵路、公路交錯,又屢經“###”、“掃蕩”的地方,怎麼還能存在抗日力量,一想起來不能不頭痛。他們很氣惱糧食、棉花、人力等“帝國”急需的東西老是可望不可得,一想起來不能不心痛。何況,冀中的抗日力量還不斷地打擊敵人,切斷敵人的交通線,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這就又使得日本人血流不暢、呼吸緊張,肌肉受損。看來,冀中對日本人的“健康”威脅真是太大了,無怪當年日軍中國派遣軍司令部的一位作戰參謀,乾脆把冀中稱作華北治安最大的一塊癌。

癌,可是致命的。日本人怎麼也不能容忍這塊“癌”生長下去,又是“吃藥”,又是“化療”,都無成效,最後只得來個大“手術”。

殺氣,是愈來愈重;危險,是愈來愈大。

魔鬼的腳步是怎樣越來越近的呢?■1937—1938年,毛澤東講,那時日本人對抗日根據地並不重視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日軍大舉進攻中國本部。日本人這時的注意力,主要是在城市上。在冀中地區,日本人僅佔據了平漢、津浦鐵路沿線的重要城市如保定、石家莊、滄縣等。對冀中廣大鄉村還暫且顧不上。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1938年秋天。這一段時間,共產黨、八路軍在冀中的力量得到迅猛發展。據統計,1937年11月,“我黨我軍在冀中平原已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