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上個世紀80年代香港歌壇賴以發展的套路式歌曲,甚至於在《魔鬼在戀愛》的主歌停頓後,你馬上會接上《獨自去偷歡》的副歌,這同樣是一種態度。

究竟唱歌是為什麼?

是為了給影帝增色?

是為自我增值?

還是多點Fans追捧?

又或者是在無聊時的消遣?

當然華仔還是真努力的,他在新專輯裡和林夕老師各填了5首詞。

但高不成低不就的嗓音給許多歌曲的演繹大打了折扣,即使是像黃貫中製作的《馬龍白蘭度》這樣的好音樂,也因為那缺少變化的平板嗓音而錯失了突破自我的最佳時機。

有時候我這個局外人都替他著急,突發靈感——要不,竇唯的嗓子歇著也是歇著,乾脆先讓他借你兩天使使。

我敢拍著胸脯說,那時候你上臺領獎唱‘無用禮讓,隨緣唱最理想’時,肯定會有更多人真心拍掌……”

恐怕,這樣的樂評文章已經算是比較溫和的了。

二十多年來,各種各樣的批評已經見怪不怪,劉德華在接受褒獎的同時亦學會了坦然面對。

更何況,有些批評是良藥,能夠幫助自己在演唱上不斷進步呢。

再說,有獲獎有批評才好,如果出了唱片沒有回應,那就死得快了。

從骨子裡就不服輸的劉德華,總是能夠把自己的心態除錯到最佳狀態。

這就註定他當年跟自己掰手腕的舉動會有一個好的結果。

結果是,他用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戰勝了自己。

很多經驗告訴我們,只有戰勝自己,才能走向成功。

當年,劉德華就是以跟自己掰手腕的那股勁,認真查詢自己聲線上的缺點,細心觀察歌壇大腕們的演唱技巧,動腦筋、細琢磨,決心從自己並無特色的嗓音中找出“特色”,形成以情帶聲、溫柔而不失男性感染力的演唱特色。

1。跟自己掰手腕(4)

說實在話這需要勇氣。

面對聽眾的批評,面對權威的否定,劉德華必須要有經得起打擊的承受能力。

劉德華以頑強的毅力堅持下來了,毅力使他越挫越勇,“毅力”成就了他的“人生”。

2。嶄露頭角(1)

“我今天所擁有的歌迷是我一點點慢慢爭回來的。”

劉德華的從影之路是與香港電影一起走過來的,同樣,劉德華的演唱之路也離不開香港歌壇的大背景。

我們不妨對香港歌壇的發展情況作一個回顧:上世紀60年代,由於外語歌及國語歌的“入侵”,再加上本土創作人員的匱乏,香港歌壇處境衰敗。

當時的紅歌星均以唱英文歌為主。

到了70年代,許氏兄弟(許冠文、許冠傑)出現了,唱了不少風趣幽默和情意綿綿的經典歌曲,推動了香港流行歌的發展。

由此,許冠傑一鼓作氣,接二連三地推出《賣身契》、《天才與白痴》等粵語歌,引起了香港人極大的興趣。

顧嘉輝、黎小田趁熱打鐵,藉助電視劇這一媒介,使粵語歌曲深深打動了市民的心,同時也唱紅了鄭少秋、汪明荃、甄妮等人。

到了80年代初,香港粵語歌曲無論在演唱還是在詞、曲的創作上,都得到了迅猛的發展。

這期間,歌手隊伍不斷壯大:許冠傑、林子祥、羅文、關正傑、徐小鳳等為代表的前輩歌星已屬“老大”;譚詠麟、陳百強、張國榮、鍾鎮濤等跨入一線;雷安娜、梅豔芳、葉倩文等後輩前景看好。

他們的崛起,新聞傳媒功不可沒。

幾大電子媒介安排了大量流行音樂節目,而且都有每週的流行榜。

如“中文金曲龍虎榜”、“金榜十大”、“勁歌金曲”等;“中文歌曲擂臺陣”則及時告知市民唱片的銷量,以引起廣大市民的關注;同時,一年一度的樂壇頒獎禮使得收視、收聽率越來越高,由無線電視臺舉辦的、每年一屆的“新秀歌唱大賽”(梅豔芳獲首屆冠軍),更是吸引了市民的眼球。

在這樣一種繁榮景象中,優秀歌曲層出不窮。

如許冠傑的《紙船》、《是雨?是淚?》,陳百強的《今宵多珍重》、《漣漪》,譚詠麟的《雨絲·情愁》、《忘不了你》,張國榮的《風繼續吹》,林子祥的《這一個夜》,《天籟——星河傳說》,徐小鳳的《無奈》、《星星河》,雷安娜的《舊夢不須記》,汪明荃的《萬水千山總是情》,葉倩文的《漫步人生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