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教誨長生就算不能將他發揚光大,也必定恪守不渝,我既然是大宋人,必將為大宋謀福,為百姓謀福。
只是一想到西夏捉生軍怒氣就直溢天靈蓋,恨不能生吞這些惡賊,馬前抱婦人,馬後背財貨,茫茫大宋邊地竟成捉生軍狩獵之所,心思至此,已覺痛不堪言。”
說到此處,雲崢來到欄杆邊上,拍著欄杆隨著嫋嫋的輕歌唱到: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水川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好水川之敗,至今讓人覺得痛不可當,長生有大志,老夫且為你墊階,只願你不忘今日之誓。”彭蠡先生見雲崢雙目泛紅,上前輕撫他的肩背道。
“他日長生踏破賀蘭山缺的時候,請容老夫為你牽馬,定當遊遍汴梁城為你誇功!”張方平撫掌大笑,他最喜歡看到少年人英氣勃發的樣子。
坐在另一桌的錦江書院的學生,聽到雲崢的這首詞,齊齊的站起來,拱手道:“如此盛事,長生怎能忘掉我們,我等雖然不能披堅執銳,但是隨大軍萬里奔襲的膽氣還有,蜀中男兒欲成大事,當齊頭並進。”
雲崢取過大斗,和周同,崔達等人重重的撞擊了一下道:“一言為定!我等組成少年軍,定不教胡馬渡過陰山!”
“定不教胡馬渡過陰山!”一群少年人齊聲喝道,而後單膝跪在彭蠡先生面前道:“先生我等志向已立,從今日起投筆從戎,還請先生諒解。”
見彭蠡先生哽咽不能言,又向張方平請命道:“明公,且容我等入軍!”
張方平面無表情的悠悠言道:“都說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如今意欲從軍者皆是我蜀中精銳,爾等放心,既然你們有此志向,本官定教你等心願得償。”
又對劉玉成說道:“子成,擬奏章,就說我蜀中欲成少年軍,以士子為骨,猛士為肉,請天子恩准,若不恩准,我等蜀中官員盡數辭官!”(未完待續。。)
ps: 第二章
第十章鶼鰈
彭蠡先生拿手拂過沒個士子的臉龐,眼中含著淚笑道:“真年輕啊,老夫如果年輕力壯,也定然會投筆從戎,爾等放心,老夫即日就會親自走一趟汴梁城,當今天子也做過老夫幾天學生,覲見之時定要將你們的身份分說明白,萬萬不可當一般軍卒等閒視之。”
張方平陰測測的說道:“我早就說過,軍中全是目不識丁的莽夫斷然不能成事,想要機變,想要勇猛,如何少得了士子加入,自古以來,能做大事者,非胸有謀略者不能成事。
雲崢他們既然要成立少年軍,正和老夫之意,大宋百萬軍兵,整日裡只知道懵懵懂懂的混日子拿錢糧,知道保家衛國者是極少的一部分,比如環州西軍,比如定邊軍,他們才是大宋的脊樑所在。
既然要以文馭武,不如駕馭的更加深入一些,老夫以士子為骨,猛士為肉,不信打造不出一支蓋世強軍來,要世人看看,怎樣才是真正的軍伍。
你我遠追漢唐,細思之後就會發現,戰場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將軍的謀略的作用遠超勇猛的作用,慶曆新政失敗了,改造強軍之聲就從我蜀中發起!”
劉玉成也沉聲道:“雲崢,茲事體大,你萬萬不可懈怠,一旦少年軍不成,明公就會受到四面八方的打擊,蜀中精英也會一蹶不振。”
雲崢拱手道:“操千曲而後知音,觀萬劍而後知兵。雲崢已經看遍青塘雄兵,西夏獸兵,雖說遼國大軍未見,但是,在喀羅川我見識了大軍交戰,一方是角廝羅,一方是沒藏訛龐,他們用兵如同羚羊掛角無跡可尋,但是最主要的卻是一個將軍對戰局的控制,西夏人戰敗。卻退的如同江海回波。義無反顧。青塘人勝了,卻小心謹慎,步步為營。
雲崢還需要多學習,摸索。甲子營還需要經歷幾場真正的大戰才能變成強軍。”
“艱難困苦方能玉汝於成。你們只要不驕傲。不自滿,老夫認為出現一支少年強軍指日可待,凡你少年軍所需。老夫定會優先供給。”
有通判的這句話,此事已經成了八成,一府之中知府為尊,通判為監督官,提刑司就在他的掌控之下,雖然他也受知府節制,但是論到和京中通話,通判的話音更高一些,因為這些人一般都是皇帝潛邸時的舊人。
事情敲定,諸位學子學著雲崢的樣子,一起敲著欄杆大唱這首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