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躲進書房三天之後才出來,手拿著厚厚一疊的紙,放在種諤的眼前道:“這就該是崆峒山所有的事情了,或許還不完善,我會在路上繼續完善這些情報,不過你用它來安排戰術應該足夠了,這是你的領域,我參與不來。我去睡一覺,睡醒之後,馬隊就出發。”
雲崢說完就去睡覺了,種諤仔細的研判眼前的這些紙張,確實如同雲崢所說的,他第一次對崆峒山有了一個完全的認知,這百多人,最多隻是崆峒山的匪窟的外圍人員,每個人知道的都是些七零八落的小訊息,但是,經過雲崢整理之後,整個脈絡就非常的清晰。
日月峽、羽仙峰、氣心峰、千丈巖、繡球峰、蓬花巖、歸雲洞、黃龍泉、丹梯崖,黃龍洞,這些名字被總結歸納之後出現在一張簡陋的地圖上。
種諤將這副地圖和很早以前留下來的古地圖相對照之後發現,很多位置絲毫不差。
有一巨石橫跨涇河兩岸,河水每被巨石阻攔,噴珠濺玉,景色壯觀,是為聚仙橋,
崆峒山東峰,前臨古道,山前胭脂水和白涇河相會,山峰突兀聳立,氣勢雄偉,站立峰頂,涇河川和儀州城盡收眼底。相傳黃帝向廣成子問道,山上雲霧遮罩,虛無飄渺,大臣們在山前壘土相望,故稱望駕山。
這兩個地方為兵家必爭之地,它緊緊地扼守古道,雲崢的馬隊想要透過崆峒山,最大的危險就來自於這裡。
在望駕山北峰的絕壁上,這裡懸壁如削,十分險要,人跡罕至,相傳廣成子居住穴中,煉穴修道。雲崢在這裡用硃砂筆註明,這裡很可能就是蓋天王的藏身地。
種諤在地上不斷地轉圈,情況明瞭之後,他才曉得事情有多麼的嚴重,怪不得德順軍幾次攻伐都鎩羽而歸,山路崎嶇,山勢陡峭,景色美麗之地,往往也是窮山惡水之源。
除了誘敵傾巢而出,在涇河河谷地加以殲滅之外,種諤幾乎看不到任何成功的可能。看到雲崢在下面寫的按語,種諤胸中升起一股煩惡之感,血氣上湧,漲紅了臉龐下令將那些內奸全部就地斬首,只要是和蓋天王有一絲一毫聯絡的,都在斬首之列。
他很少有大肆殺戮的時候,尤其對宋人,但是看到雲崢的解說之後,他發現,那裡確實是一個魔窟,是另外一個世界,和大宋格格不入的世界,這樣的魔窟,早日剿滅才是上策,如果任他自由發展,必定會延伸出一個大禍患。
被中華民族尊為人文始祖的軒轅黃帝親自登臨崆峒山,向智者廣成子請教治國之道和養生之術 ,黃帝問道這一千古盛事在《莊子。在宥》和《史記》等典籍中均有記載;秦皇、漢武因“慕黃帝事”、“好神仙”而效法黃帝西登崆峒;司馬遷、王符、杜甫、白居易、等文人墨客也留下了大量的詩詞、華章、碑碣、銘文。崆峒武術與少林、武當、峨嵋、崑崙等武術流派馳名華夏。
這是一個人文薈萃之地,又是一個武術繁盛之鄉,龍虎相濟之下,就會出現沖天的鯤鵬,種諤絕對不允許自己的治下出現一個這樣的地方,這對自己的管轄權利根本就是一個莫大的羞辱。
最後看到了雲崢羅列的軍器,八牛弩這樣笨重的軍器不知道雲崢要拿它來做什麼,不過雲崢說自己最多的就是戰馬不用擔心沒牲口拉車。
硫磺,硝石,碾碎的木炭,這些東西在邊城並不缺少,前者是大軍放火燒營的法寶,後者——只需要去燒製就是,只是不明白為什麼一定要柳枝炭。火油?軍中也不多,那是防禦的利器不宜多給,十擔也就是了,自己不是富裕的張方平,燒個賊窟都會給五十石火油……
青澗城的百姓,這些年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現在看到掛在城頭的百十顆人頭第一次有了緊張的感覺,那地方以前是懸掛西夏人腦袋的地方,而今掛上自己人,怎麼看怎麼讓人心頭髮寒。(未完待續。。)
第六十一章血洗儀州
滿身的煩惱指望睡一覺起來就煙消雲散,這不現實,也不可能,反正當雲崢睡醒之後迷迷糊糊地喝粥的時候,他還是那樣的不在乎,蝨子多了不怕咬,前面有麻煩了,解決掉就是了,反正自己的麻煩從來都不斷,有些是自己找的,有些是別人強加的,時間長了也就習慣了。
這是一種高強度的生活啊,這讓雲崢有一種回到從前的感覺,和自己妖怪學生大戰的時候不就是這樣嗎?只不過那時候的麻煩現在回想起來都是滿滿的溫情所在。
吃過飯泡在大木桶裡讓自己徹底的鬆弛下來,房間外面人叫馬嘶的亂的不成樣子,知道他們在為出發做準備,彭九和梁楫難道就不能指揮的再好一點嗎?嚴肅緊張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