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商賈就沒有不想進入大宋國內做生意的,所以我們才會乖乖地繳納稅款,為的就是去內地賺更多的錢,他遼國有什麼?毛皮,人參海東青都在遼東,戰馬現在在大宋都已經氾濫了,吐蕃人恨不得把他們所有的馬匹都買到中原去。更不要說大宋新得到的滇西草原上據說已經被戰馬給蓋得嚴嚴實實了,他們憑什麼建立市舶司?”
海練子笑道:“我就是告訴你一聲,信不信的你自己看著辦,這個孫散曹聽說連大爺我都不放過,沒本錢的買賣他也要插一手。你這個本家還真是夠狠的。”
老孫大笑道:“收我們的稅也就是了,你海練子的稅怎麼個收法?難道派人在你船上蹲守,你每做一筆沒本錢的買賣他就記錄一筆?以老夫看他這是在找死,說不定不用我們出馬。蘇拉海牙就會要了他的命,他好不容易才讓黑山島繁榮起來。要是沒了商賈和你們,他上那裡去聚集足夠的物資去?”
海練子笑道:“望望風水再說……”
說完話,他的船就轉了一個漂亮的彎朝另外一邊的碼頭靠了過去。
大夥計黑著臉對雲二道:“二少爺這個孫散曹是活的不耐煩了,敢收咱家的稅,到時候大家一起暴動一下砍死他。”
雲二從甲板上坐起來,笑著對剛剛爬上甲板二層的孫掌櫃道:“事情沒那麼簡單。這個孫散曹來者不善啊。”
孫掌櫃皺眉沉思了一陣子,又看看大夥計,大夥計也搖搖頭,孫掌櫃就道:“二少爺您不必煩惱,總之是一個無名之輩。在您面前連條狗都算不上,劃不著為他動心思。”
雲二搖搖頭道:“老孫,有些事情你不知道,要說這個孫散曹,就要從前唐說起,這可不是一個你說的簡單貨色。”
蘇掌櫃尷尬的搖搖頭道:“老奴實在是不知,還請二少爺明示。”
雲二笑道:“很早以前契丹族的人們都是有名無姓的。
契丹族傳說中的三位精明能幹的國主名為:乃呵、口咼呵、儘裡昏呵,並沒有姓氏。
契丹史中記載的阻午可汗、鮮質可汗、昭古可汗也是以名字來劃分的。《契丹國志》記載:“契丹族本無姓氏,惟各以所居地名呼之”。
即使在北魏、隋唐時期,契丹族已經逐步發展壯大,但仍然沒有出現姓氏。那時,人們區分不同的地區是依靠部落的名字,如:悉萬丹部、何大何部、具伏佛部、鬱羽陵部、日連部等等。即使是契丹的統治者,也沒有自己的姓氏,比如耶律阿保機的祖父勻德實、叔父述瀾,德祖國撒刺的都只有名字。
契丹歸附於唐朝後,唐太宗在那裡設定松漠都督府,封窟哥為都督,賜契丹姓“李”、“孫”兩姓。
李姓的契丹首領有李盡忠、李失活、李過折,孫姓的契丹部落首領有孫遮護、孫萬榮等。這時,契丹族雖然有了姓氏,但只有李、孫兩姓,且只有少數上層貴族有姓,一般平民是沒有姓氏的。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建國後,契丹皇族、後族均以耶律、蕭為姓。“耶律”在漢族中就是“劉”,以“耶律”和“蕭”作為姓氏是因為契丹人尤其是契丹貴族崇拜中原的漢高祖劉邦和賢相蕭何。
契丹人在很長那個時間裡都保持著雙姓制,直到東丹王耶律倍入後唐,即被賜名李慕華,後改名李贊華,他的五百名隨從也被各賜穆、罕、羅、易、蓋等漢姓。
直到這個時候契丹人的姓氏才多了起來。
我在國子監求學的時候,先生講述契丹國史的時候就曾經說過,只要一個純正的契丹人姓李,或者姓孫,就絕對不能小看,因為有這兩種姓氏的人,絕對是契丹底蘊極為深厚的大貴族,還是遠古的貴族。”
孫掌櫃還要說話,身下的大海鰍輕輕地震動了一下,回頭一看才發現船已經靠岸了。
雲二笑道:“那個海練子說的沒錯,先看看風水再說,我們也不做出頭鳥,在遼東生意比我們做的大的人有的是,沒必要衝鋒在前。
孫散曹是遠慮,蘇拉海牙是近憂,我們還是先把目光釘在蘇拉海牙的身上為好,我們這一次來黑山島可不僅僅是來做生意的,有整整一個冬天可以慢慢地安排。”
老孫這才點點頭率先上了碼頭,去給雲二安排住宿的事情。
不大功夫,七八個雲家的夥計就帶著二十幾號衣衫破爛的挑夫來到了大海鰍的跟前,在大夥計的安排下開始有條不紊的把貨物背下大船。
雲二瞟了一眼不遠處的那個叫做海練子的海盜船,發現他的船上也在卸貨,聽說高麗特產人參,白芷,參布,香油,也不知道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