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死不變;強哉矯。”
“什麼意思?”雲二梗著脖子問。
“意思是這位梁老爺算得上一位能夠堅持志向的好人,這樣的人一般情況下比較強大,他是我在豆沙縣見到的第一個算得上好人的富貴人,所以給人家必須的尊敬是可行的。“
”不對,我以前聽過另外一句話,叫做窮生奸計,富漲良心,和你說的這些相違背,你怎麼解釋?只不過這兩句話,一個是聖人說的,一個是鄉間俚語,難道說聖人說的話,就比民間俚語高明不成?你這麼不遺餘力的幫著哪傢伙說好話,這裡面一定有鬼,在這裡幾乎沒有你看得起的人,別騙我。”
雲二揪著雲大的臉,將他的臉揪成了豬臉大聲的拷問。
雲大把臉從雲二的魔爪裡掙出來,沒好氣的說:“就你聰明,我打算和吐蕃野人做交易,拿鹽巴換犛牛,那種長毛牛沒辦法耕種,只能用來殺肉,最後曬成牛肉乾,所以我需要他家的商隊給我們提供支援,所以才會拍馬屁,這叫做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
“你總是說吐蕃人,吐蕃人,我就想不通你幹嘛非要和吐蕃人做生意,難道你就是為了那兩斤鹽吧去哄騙人家的一頭牛?”
雲二見到臘肉出去做飯了,這一回抱著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根本就不給雲大逃避的機會,他很想知道雲大為什麼好好的日子不過,要去招惹野蠻人。
雲大把雲二抱在懷裡問他:“你說豆沙縣裡誰最厲害?”
“賴八說的元山強盜,他們最厲害。”
“那你說說整個豆沙縣誰最該死?”
“殺人無數的元山強盜。”
“有沒有比元山強盜更厲害的人?”
“那就只有吐蕃人了,難道說你打算勾搭吐蕃人去殺元山強盜?他們雖然傻一些,但是這種事他們應該不會幫你的,除非他們得到諾大的好處。“
”一頭牛換三斤鹽巴這樣的好處還不夠大?“
”是人家得好處不是你得好處。“
雲大見雲二還是懵懵懂懂的,只好把事情掰開了說道:”你到底還是不清楚兩斤鹽吧換一頭牛到終究是怎麼回事。
告訴你吧,這是我們的先民給我們留下來的財富,這個財富就是讓吐蕃人以為兩斤鹽換一頭牛是公平的。
你想想啊,從古到今,吐蕃人和漢人交易的時候,都是這麼交易的,為什麼沒有人去戳穿這個事情,是因為老祖宗想讓子孫後世一直能夠佔這個便宜。所以,不管是誰和吐蕃人交易的時候,都在遵循這個最樸素的道理,那就是讓吐蕃人繼續傻下去。
我現在準備給吐蕃人三斤鹽巴,難道你還認為我是在欺負的人麼?我已經把吐蕃人往犛牛真正的價格上推了一大把,所以啊,臭小子,在這件事上,我確實是當了一把敗家子,對不起列祖列宗,我付出了這麼大的代價,難道吐蕃人就不該幫我把元山強盜殺光嗎?“
雲二的眼睛裡已經出現了蚊香圈,這樣拗口的道理他無論如何也整理不清楚,就算他是一個算學的小神童也釐定不清楚。
既然要對元山盜下手就必須爭取到吐蕃人的支援,只有讓元山強盜徹底的激起了吐蕃人的怒火,這些強盜才會在兇悍的吐蕃人的打擊下灰飛煙滅,這是一個最無奈的方法,驅虎吞狼而已,要是指望劉縣丞剿匪,估計這輩子是等不到那一天了、
第十二節藍藍的蘇伯伯
“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霧濛濛。日下對天中。風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牛女二星河左右,參商兩曜鬥西東。十月塞邊,颯颯寒霜驚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魚翁。”
《笠翁對韻》是讓孩子在最快的時間內掌握韻腳的最好教材,雲崢總認為人是要走出去才行的,山裡的孩子最大的弱點就是沒有見到外面的世界,只有人與人進行交流之後才會不斷地接納新的資訊,資訊和知識其實就蘊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交往中,所以古人才會有讀萬卷書不如行千里路的感慨。
語言作為人與人交流的最有效最常用的手段必須要掌握,雲崢甚至認為莊子這些人是在交流的時候出了岔子,把對話的物件換成了石頭,蝴蝶,蒼松,古樹,所以才會說一些讓人聽不懂的,是是而非的道理。
生存才是最大的現實問題,等到我們吃飯糰子可以吃一個扔一個的時候再去考慮去東海釣鯨魚,去北冥觀鯤鵬。
雲崢甚至不要求孩子們會寫這些字,但是一定要會背,能字正腔圓的背出來,全都是官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