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65部分

皇家的子弟已經戰死了七人,估計這就是趙旉痛下殺手的原因所在,京西軍的老兵傷亡率就要小得多,至今只陣亡了一人而已。

老兵和新兵在戰場上的戰損率本來就不成比例,老兵知道怎麼作戰才能保住自己的命,該攻的時候攻的排山倒海,該跑的時候跑的斬釘截鐵,他們在戰場上不會猶豫,不會想作戰之外的事情,天大的事情都要等打完仗活下來之後再說。

新兵就不一樣,開戰前他們不清楚自己將要面對的是什麼,進攻的時候膽怯,後退的時候驚惶,在漫天的箭雨和漫山遍野的敵人開始進攻的時候早就把訓練時候學到的保命本事給忘了一個精光,在這種情勢下,新兵不死誰死?

趙旉如今還沒有把自己放在一個統帥的位置上考慮問題,而是單純的把自己放在一個皇家子弟的位置上去想事情。

上了戰場,誰的命都是一樣的,無所謂誰的命更加的高貴些,趙旉連一視同仁這種事情都做不到,他還當什麼將軍。

海東青帶走了雲崢的一封信,這封信裡就兩個字,冷靜!

話不能說的太多,皇家子弟英勇戰死是趙禎喜歡看到的一幕,他很想用皇族的鮮血來澆灌出皇家的名將之花。

他不缺少上陣作戰的戰士,大宋這些年軍卒戰力提高的很快,只要稍微遴選一下就能湊出一支由悍卒組成的軍隊,他缺少的是真正能讓他放心的將軍,能讓他在死後依舊可以保住趙宋江山的將軍。

這種保駕的將軍外姓人是不成的,即便是趙禎清楚狄青和雲崢都是忠心耿耿的大宋將軍,他也不會把這樣的重任交給這兩個人。

這和信任無關,只和趙宋的根基有關,祖宗費盡心力的打下來一個諾大的花花世界,他必須保證以後的皇帝也姓趙,即便是這個姓趙的廢黜了自己的兒子,他自己當了皇帝,天下依舊是姓趙的,祖宗寢陵前的香火血食依舊會有人供奉。

如果狄青和雲崢或者其它的外姓人奪取了江山則萬事休矣,趙氏族人面臨的將是滅頂之災!

趙禎這種心思雲崢明白,狄青明白,龐籍,韓琦,文彥博,富弼王安石這些人都明白,因此才有了將雲崢困在蜀中為皇家訓練新軍的事情,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蜀中的任何事情都是由臥在病榻上的皇帝掌管,即便是龐籍這位宰相也不能過問。(未完待續……)

PS:第一章

第十五章不關我事

看《大宋的智慧》背後的獨家故事,聽你們對小說的更多建議,關注起點中文網公眾號(微信新增朋友…新增公眾號…輸入ddxiaoshuo即可),悄悄告訴我吧!

有時候雲崢覺得自己和趙禎很像,因為他自己也推演過趙禎目前的處境,推演的結果和趙禎現在做的事情似乎沒有兩樣。

現在雲崢有資格說那句英雄所見略同,都是寧可飯壞在自己家的鍋裡也不便宜別人家的主,找出一兩樣共同點出來沒有什麼好奇怪的。

說什麼天下有德者居之,這位有德者必須同時擁有強大的武力才成,《竹書紀年》上的一些記載早就顛覆了雲崢對禪讓制度的看法。

自己家的兒子從小傻乎乎的一口一個爹的叫著,怎麼看怎麼歡喜,自己卻把最重要的東西給了外人,這種事情怎麼可能發生?

誰說當皇帝就一定需要英明神武?史書上的傻子皇帝不是沒有,只要安排妥當,傻孩子也能成為好皇帝,那些傻子皇帝之所以被人家揭發出來,其實都要怪他的老子沒有安排好。

晉惠帝如果不是說出了那句著名的“何不食肉糜”傻子的名聲怎麼可能會落在他的頭上?

傻乎乎的皇帝見不得百姓受苦,聽說百姓都在捱餓吃觀音土,心急如焚之下開動自己石頭一樣的腦筋很想為他的子民做點事情,經過冥思苦想後終於悟出了一個“解決方案”曰:“百姓無慄米充飢,何不食肉糜?”

無恥的大臣們不想著怎麼幫皇帝實現讓百姓食肉糜的願望,明明是自己尸位其上卻極度無恥的嘲笑自己的皇帝是個傻子。

即便是這個傻子也在盡力的想要幫助百姓,那些大臣卻在這個時候嘲笑皇帝是傻子,想要把天下大旱,百姓困頓不堪的責任轉嫁給皇帝。說他們是一些無恥小人已經是誇獎他們了。

自古以來皇帝的作用就是調節陰陽,也就是說皇帝是保證這個國家平安的一個人,而治理天下,負責百姓衣食住行的人是宰相,所以在這個時候應該被罵的是宰相,而不是皇帝。

劉禪的父親就聰明得多。給自己兒子找了一個忠心能幹的,這樣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