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盤和遼人對耗不值得。
耶律大古對寧武關的攻擊也是疾如烈火,好在姜哲的城防變態至極,稜堡的威力讓遼人吃足了苦頭,聽說遼人連城下的屍體都撿不回去,如果寧武關的城防和偏關一樣,我們不如全軍退守雁門關算了,還打什麼仗啊。
總體來說,時間似乎對遼人有利。”
“真該讓大宋的皇帝來雁門關看看,看看他依仗為長城一樣的雁門關腐爛到了何種地步,我們的內部整合都沒有完成,忙著開什麼戰啊,一場仗下來,什麼都暴露出來了,邊關的疲敝,百姓的窮困,官府的**,如今再加上邪教橫行,天知道還有什麼大麻煩等著我們。
傳令下去吧,全軍休整養好精神,只要出現戰機我們就撲上去,確實沒有時間再去講究戰果了,你說的沒錯,雁門關一戰,我們想要最終獲勝,不流血是不成的。”
雲崢下完命令就回到一座小帳篷裡養精蓄銳,接下來的日子裡不可能再有這樣的機會了。
笑林捏了捏拳頭轉身就走,抓到了六個奸細,總要把他們知道的訊息全部榨出來才行,邊關重地竟然出現了城牆散開這種駭人聽聞的事情,他很想知道當初修建城牆完畢的時候,他們是怎麼透過工部檢驗的,一個彌勒教匪徒是怎麼擔任偏關守將十餘年而不為人所知的。(未完待續……)
第二十五章天變
很多時候我們在制定好了計劃之後,剩下的就要看時間這個大神能夠用時光醞釀出什麼東西來,大部分都不盡如人意,當然,也有幸運者,上天會幫他安排好一切的。
不盡如人意的時候,缺少的部分就需要我們自己去彌補,這時候就奮鬥作為一種高貴的品質就出現了,誰能奮鬥到最後,誰就可能是勝利者。
雲崢其實一點都不喜歡奮鬥這回事,作為後來人,他覺得自己在智商上佔有絕對的優勢,在大宋居留的時間越長,他就越是難過,從開始的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到現在要奮鬥才能成功,這讓他覺得自己很是受傷,至少,智商上的優越感正在被宋人一點點的拉平。
皇帝是如此的任性,大臣們是如此的難纏,敵人是如此的讓人頭疼,總之到了現在,沒有什麼事情是正常的。
大宋的城牆會垮塌,後世的橋樑也會垮塌,人為因素在這個人治的社會里總是顯得那麼重要,大宋真的很需要包拯,至少需要一千個包拯。
好在蕭火兒還是一個正常的宋代人,他忙著攻打偏關,所以就忘記了很多可能出現的狀況,遼人的斥候在偏關和雁門關之間不斷地巡梭,唯獨忘記了自己的眼皮子底下的大片區域,或許他認為自己的五萬騎兵已經足夠控制這片區域了。
老鷹在天上飛,斥候在地上跑,有了老鷹的存在,宋軍的斥候總能先一步躲開遼軍的斥候。兩軍的斥候部隊就在這片土地上捉迷藏,而郎坦只能耐著性子和蕭火兒的遼軍廝殺。
戰鬥總是激烈不起來,蕭火兒的軍隊在輪番上陣,只要上去了就會被火藥彈給炸回來,然後再派一支軍隊上去挨炸,他訓練軍隊的目的甚至比攻城的目的還要明確。
偏關終於下了一場雨,豆大的雨點子砸在黃土上濺起道道白煙,不大的功夫,天地間都是茫茫的雨幕,遼人的大隊人馬靜靜地站立在雨地裡。刀槍出鞘等待蕭火兒一聲令下就開始攻城。透過三天多的攻擊,蕭火兒發現火藥彈非常的怕水。
所以這場難得的及時雨被他認為是上天給的啟示,寧願忍受弓弦受潮不能使用的危險也要和宋軍展開白刃戰。
他很清楚,偏關一帶的雨水來的急促。去的也快捷。戰機只是一瞬間的事情。所以他這一次要求全軍押上,只留下三千老弱把守營盤,自己著這一次將親自衝陣。能否奪下偏關在此一舉。
老鷹抖著身上的雨水,落在勃勃的肩膀上,雨中起飛實在是為難它了,不過它依然忠實的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把雲崢的軍令交到了郎坦的手中。
看到軍令的郎坦如蒙大赦,紅著眼睛瞅瞅殘破的城關,逐一擁抱了那些重傷難治的兄弟,揮揮手就下令全軍撤退出偏關。
留下來的十幾個殘兵痛飲了美酒之後,就鎮定的把自己封閉起來,每個人的身邊只有一根胳膊粗的信香,每支信香的頂端都燒的很旺,趴伏在自己需要留守的地方,滿城的火藥總需要有人來點燃才好。
蟻群一般的遼人從城防的缺口處一擁而進,沒有任何的抵抗,當斥候回報蕭火兒,偏關已經空無一人的時候,蕭火兒並不感到奇怪,戰事進行到現在,宋人如果不逃跑才是一件不正常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