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認識繁複難懂的契丹文字?還有多少人會說契丹話?
到了那個時候,你們和宋人還有什麼區別?髠發嗎?
宋人有一句話叫做: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中國入夷狄,則夷狄之,我們在戰場上即便是失敗了,但是我們在智慧上卻是最終的勝利者,這是民族特性決定的,非人力所能改變!
所以說,你們將來很可能匹馬不得出關,進關的契丹人全部變成漢人,契丹這個種族將會完全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
說完話的雲崢朝遠處招招手,葛秋煙就從黑暗的地方走了出來,手裡抓著一副弓箭,來到跟前之後就把喝醉酒的雲崢架在肩膀上,夫妻二人就搖搖晃晃的離開了酒桌,回自己的帳幕去了。
剛剛轉過一座帳篷,雲崢立刻就鬆開了葛秋煙的身子,拉著她蹲在帳篷後面偷看耶律信和蕭紅珠的反應,一雙眼睛賊光閃閃哪裡還有半分酒意。
蕭紅珠和耶律信呆坐了好久,耶律信一字一句的道:“漢家的史書上對北魏皇帝拓跋宏是持肯定的,拓跋宏從平城遷都洛陽;後又改鮮卑姓氏為漢姓,藉以改變鮮卑風俗、語言、服飾。
此外,鼓勵鮮卑和漢族通婚;評定士族門第,加強鮮卑貴族和漢人士族的聯合統治;參照南朝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儀。
北魏統治北方一百餘年,關於“鮮卑”最早的記載可以追溯到西周初期。《國語。晉語》說,周成王姬誦平息武庚的叛亂後,成王親自來到歧陽,大會天下諸侯和四夷君長,鮮卑也被邀請出席。
數千年的種族在拓跋宏改元之後,只用了數十年,就消失的無影無蹤了,我們好像在走拓跋宏的老路?”
葛秋煙不明白丈夫在幹什麼,只知道他今晚說了很多的話,見丈夫滿面笑容的站起來溫柔的拖著自己回帳篷,忍不住問道:“夫君今天很高興?”
雲崢拍拍葛秋煙的小手道:“好不容易教會兩個傻蛋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史書,和她們說話,實在是太累了,就差告訴他們去看看拓跋宏的舊事了。”
“您說歷史有什麼用?”
雲崢拖著葛秋煙繼續往回走,邊走邊說:“我只是告訴契丹人他們很有可能會亡國滅種,教會他們學會懷疑歷史。
只要他們開始懷疑拓跋宏行為的正確性,接下來就會大肆的驅趕漢人官員,大肆的壓迫燕雲十六州,然後那些太行山的盜匪就會趁機造反,造上七八次反之後,契丹人就會討厭燕雲十六州的百姓,到了那個時候才是我們從根本上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大好時機!”
葛秋煙迷醉的看著丈夫的臉頰,抱著他的胳膊旁若無人的往回走,即便是路上遇到了包拯也沒有鬆開。
“或許時間有些長,可是懷疑的種子一旦種下去,它就會生根發芽,最後變成一個怪物從內部摧毀掉原本堅固的堡壘。
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給這顆種子施肥,澆水護佑它慢慢長大。”
包拯聽到了這段話,痛苦地閉上了眼睛,韓琦的行為過於激烈了,文武之間的猜忌變得從未像現在這樣強烈。
他認為雲崢剛才的那段話是故意對他說的,是準備反擊的徵兆,睜開眼睛看看遠處絲竹之聲不絕於耳的光明地,那裡是皇帝正在大宴群臣,慶祝宋遼之間的盟約終於達成了。
到了明日,只要在祭壇宣讀之後就會徹底的開始生效,宋遼之間將會有一段不知能維繫多久的平安歲月。
總有人會看得更遠,所以總有人會痛苦,包拯知道宋遼間的戰爭雖然結束了,但是一場更大的風暴正在醞釀,大宋不可能會過得風平浪靜。包拯想去告訴皇帝接下來的風險,躊躇了片刻,就搖搖頭轉身回了帳幕,捏熄了蠟燭,坐在椅子上瞅著清涼的月光打算小憩一會。(未完待續……)
PS:第二章
第七十九章衝冠一怒為紅顏
天色朦朦亮的時候,一聲怓哭將整個宋國營地驚醒。
包拯去世了……
這位為大宋皇朝忠心耿耿的服務了三十五年的老臣走完了自己所有的路,在一個秋風剛起的夜晚枯坐了一夜,就著月光寫下了半篇淒涼的《告兒書》,在他垂下的手裡還抓著一張寫滿字的紙張。
“世事多輪迴,善惡多有報,抬頭看明月,清輝落我身……凡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
自知大限已至的包拯給兒孫留下了一百餘個字,剩下的全部給了自己的職責……
““漳河沃壤,人不得耕,刑、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