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見先生髮怒縮縮脖子表示受教,不過他轉眼間就和老虎等人訴說李常的醜態,雲崢只好搖搖頭,蘇軾嘴賤的毛病還是改不了啊,看樣子每個人的性格都是天生的,後天很難改變。
折騰了好一陣子皇帝的攆架終於可以繼續前進了,大軍整天蔽日的圍繞著皇帝的鑾駕,趙禎也終於不再騎馬了,趴在鑾駕的視窗和雲崢談論將要到來的會盟。
“朕以為還是愛卿陪朕走一遭為好,愛卿以為如何?
雲崢笑道:“定州這地方也只有微臣合適護駕,雖然微臣沒有狄帥的那份縝密心思,向來在大軍的護衛下,護送陛下見一趟遼皇,還是無礙的。”
趙禎笑道:“有愛卿在,朕無憂矣!”
騎馬走在一邊的包拯忽然插嘴道:“老夫聽說雲侯正在抱恙,不知此時是否安康?”
雲崢皺眉道:“只要你們不要求遼皇俯首稱臣,我的身體狀況就能支應到陛下返回京師的。
老大人,當著陛下的面,我很想知道你們到底都提出來一些什麼條件啊?我怎麼聽著每一條都是重新挑起戰火的誘因啊?”
趙禎也疑惑的看著包拯,文官提出的那些條件他也覺得很難達到,他不好折自家威風說些不合時宜的話,見雲崢提出來了,就很想知道原委。
包拯笑道:“陛下,雲侯之所以會這樣問,是因為他只站在一個將軍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卻不知道自古以來最激烈的爭奪不只是在戰場上,還在談判桌上。
遼皇進軍我大宋的時候不是號稱百萬大軍嗎?難道只允許他號稱,難道就不允許我們也號稱一下?”(未完待續……)
PS:第一章
第五十九章無可奈何
雲崢算是看透了這群小氣的文官,皇帝自作主張的發動了戰爭,他們就要給皇帝一個難忘的教訓,自己是臣子不好下手,就找了遼皇這個能夠和皇帝平起平坐的傢伙來讓膈應一下得意洋洋的大宋皇帝陛下。
早先的的時候這些文官以為大宋能夠保持不敗就算是很難得了,沒想到京西軍大發神威擊潰了遼國的一道主力軍隊,並且將岌岌可危的定州戰線給穩住。
這完全出乎了這群文官在戰爭初期的預判,現在的局面對趙禎有利,卻未必有利於宋國百姓,無意義的消耗戰不但損耗了百姓這幾年積存的積蓄,而大宋很多急於完成的事情都沒有做,黃河的河道已經淤積到了一個危險值,這個時候正是夏汛之時,河堤上應該站滿了維修河堤的百姓,可是百姓都被編成了民伕正在成群結隊的往邊關運送戰略物資。
戰事太大了,東起大海,西到青塘,每一處都打的不可開交,每一處都不敢輕易放鬆,各地的轉運使忙碌的就像驢子一樣,還要接受邊關將領的各種刁難,唯有在戰時,將軍們的重要性才會超過這些文官,所以不管是狄青,還是雲崢,亦或是富弼,或者是種諤不趁著這個機會獅子大張嘴,還要等到何時?
朝廷今年的軍事預算有八成都投入到了戰事上,王安石手裡握著一個能下金蛋的金雞,卻發愁沒有錢孵化出更多的金雞,大宋錢莊的分佈計劃。一拖再拖,今年完成的網點建設還不到去年的一成。
將作監的能力也被徹底的發掘了出來,日夜不停地為邊關大軍準備各種火藥彈,因為急,所以就會疏於監管,火藥作坊已經炸了三個了,一時間東京城外的覺名島上幾乎成了工匠的死亡之島,只要是上島的工匠,都會自發的和家人訣別……
這些事情雲崢都清楚的知道,但是他從來沒有放緩過張嘴要軍備的口子。反正軍備總是不夠的。把錢財放在發展軍備上好像也不錯。
“大宋今年的財政可能有好大的一個窟窿要填,雲侯,你能主動向陛下說不宜再戰,老夫非常的欣慰。”包拯和雲崢並轡而行。把朝廷的艱難一五一十的跟雲崢交了底。
雲崢苦笑道:“打不動了。京西軍戰損已經超過了二成。在軍伍裡有這麼一個說法,只要戰損超過三成,軍隊就會崩潰。京西軍雖然堅韌一些,一旦戰損超過四成,我就會立刻下令全軍退後,否則,將有滅頂之災形成。
所以說,我不打算作戰是從實際情況出發的,如果京西軍還有戰力的話,我絕對不會放棄遼國西京四州!而且不管你們能不能再堅持,我也會要求打下去。”
包拯笑道:“這就是所謂的國力決定戰事,如果大宋足夠強大,老夫就會堅決的支援你們繼續北伐,豈有功虧一簣的道理。
只可惜我們的國力只能做到這一步,能在正面戰場擊敗遼國,已經是百年來難得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