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03部分

包拯笑道:“恩出於上,只有陛下可以施恩,大將軍主征伐事,平型臺會盟對陛下來說是一場會盟,對大將軍來說恐怕和作戰無異。

定州之地戰火尚未平息,施行軍法有利無害。”

一隻蒼鷹從天而降,落在皇帝的輦駕上,雄赳赳氣昂昂的在木地板上走了兩步,歡快的朝輦駕邊上的勃勃咕咕叫了兩聲。

這些天鄒同已經學會如何面對這些海東青,滿臉笑容的從宮女手裡捧著的冰匣子裡取出一條新鮮的牛肉,一隻手喂老鷹吃肉,騰出另一隻手解下海東青腿上的竹管,抽出裡面的絲絹,瞅了一眼就捧給了興致勃勃觀看這一幕的皇帝。

“鬥將?”趙禎看看絲絹上的字,皺起眉頭讓鄒同把絲絹遞給了韓琦,他不明白遼皇為何會提出這樣的要求。

鬥將這種事情在春秋時期非常的盛行,那時候的戰爭比較原始,一員猛將就能左右一場戰爭的勝負。

韓琦看完絲絹上的字笑道:“。《春秋》記載,魯僖公元年,魯國公子友帥軍在酈擊敗了莒**隊。當時公子友對莒挐說:“我們兩人之間有仇隙,士卒何罪?”於是屏退左右而相互搏殺,單挑中莒挐被擊敗而活捉。這是微臣所知最早的關於鬥將的記載,自春秋之後就很少有人再提到鬥將只說了。

陛下大可一笑置之,《兵籌類要》中稱,“兩陣既立,各以其將出鬥,謂之挑戰。”此為戰陣鬥將的定義。

歷來各類稗史、小說、筆記中記載了很多戰將單挑廝殺的場面,然而正史中卻記載寥寥。野史軼聞不足為信。

戰場上的勝負,主要取決於軍隊的戰鬥力和將領的指揮才能,而不在於主將的“匹夫之勇”。《孫子兵法》說,為將者須具備智、信、仁、勇、嚴五項基本素質,其中並無“力大”、“能打”等要求。白起不見得武藝高強,也能把四十萬趙軍“盡坑之”。韓信怯於私鬥,甘受胯下之辱,日後卻助劉邦打下了漢家天下。至於衛青、周瑜、李靖輩,均非好勇鬥狠之人,卻絲毫不負古之名將的美名。”

包拯哈哈大笑道:“遼皇技窮矣,戰場上討不到便宜,就想用蠻力獲得勝利,諾大的遼國零落至此實在是讓人嘆息。”

宋綬笑道:“《漢書》曾記述,漢王劉邦與項羽在廣武交戰,項羽欲與漢王獨身挑戰。劉邦說:“吾寧鬥智,不能鬥力”。項羽命勇士出陣挑戰,卻被漢將樓煩一箭射殺。漢王真是聰明,雖在陣前失了尊嚴,卻贏了戰機。

我大宋從來就不以武力揚名,東華門外唱名的才是英雄好漢,陛下可命大將軍但凡有遼將挑戰,一箭射殺即刻!”

趙禎聽群臣議論之後笑容也浮上面頰,輕輕地叩著龍椅笑道:“鄒同,你把這張絹帛拿給大將軍看,聽聽他的意見!”

鄒同見皇帝高興,笑嘻嘻的就拿著絹帛去後面找雲崢,不一會就回來了,神色古怪的對皇帝道:“大將軍說為什麼不能鬥將?”

正在歡喜的趙禎一張臉一下子就僵住了,以為自己聽錯了,讓鄒同再說一遍。

“大將軍說我軍整體白刃戰不如遼國,但是頂尖的將軍,卻不是遼國那些只知道力大者勝的傢伙們所能比擬的,京西軍中的強者如雲,隨便派出去一個就能殺的遼人屁滾尿流……”

“荒誕!雲崢是在強詞奪理。”李淑終於找到了說話的機會,趕緊出言諷刺。

韓琦皺眉道:“大將軍為何要跟遼人鬥將?”

鄒同道:“大將軍說京西軍沒輸過!他已經命令笑林要趁機把遼人的前鋒營軍卒全部幹掉了。”

“胡鬧!”包拯霍然站起身對皇帝道:“這是亂命,請陛下阻止。”

趙禎為難的道:“這是軍中,大將軍才是主官,朕也不好越俎代庖,既然大將軍說有辦法,我們姑且觀之即刻。”

蘇軾穿著寬大的袍服匆匆自後面趕過來,將一張紙遞給了鄒同,鄒同連忙拿給皇帝看。

上面只有兩個用濃墨寫成的大字——無理!

趙禎不明所以,將這張紙翻過來拿給群臣看,韓琦看了一眼沉思片刻就道:“無理二字道盡了為將之道,既然我們佔優,那就要把優勢貫徹下去,大將軍以為只有將遼人的囂張氣焰完全打下去,我們才能在後面的談判中取得先機,既然大將軍有把握,老臣拭目以待。

戰前二三子相戲於君前,也是美談!”

宋綬喟嘆一聲道:“樞密使,古禮不是這樣用的,春秋時候的禮節契丹人知不知道都兩說呢。”

韓琦板著臉道:“這些年不少的宋人都去遼國,西夏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