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琪進來的時候由於見不得煤煙味,就把大門敞開著,一縷青色的寒霧慢慢的飄進屋子,遇到屋子裡的熱氣之後就慢慢的消失不見,此時此地,倆人都心裡想著恐怖的場景,看到這一幕竟然一起尖叫一聲用毛皮將自己的頭緊緊裹住。
侍女聽到尖叫聲一起衝進來,發現兩位尊貴的女主人正把腦袋埋在毛皮堆裡,撅著屁股在那裡瑟瑟發抖。
倆人好不容易從困境裡走出來,喝了一些溫暖的湯水,圍在爐火邊上不好意思的相視一笑,都覺得自己剛才的行為很可笑。
梁琪依舊雄心勃勃的去謀劃自己驚人的商業計劃,而隗明公主認為自己身邊的人還是太少了就對自己的女管家說:“你去看看還有誰家在賣自己的女人,咱家都要了!”(未完待續。。)
ps: 第四章
第五十章不一樣的綏靖
一隊大象踩著山間的枯枝敗葉慢悠悠的沿著淺淺的小河溯流而上,小河邊上的馬隊也馱著各種各樣的物資在軍卒的驅趕下貼著山壁艱難的向特磨道挺進。
這條原始的道路原本就是大象踩出來的象道,後來被人工簡單的修整一下就成了特磨道和廣南之間的交通要道。
這是武勝軍運往特磨道的最後一批物資,只要這批物資安全到達,狄青的大軍就可以連續作戰三個月而不用擔心後勤補給跟不上。
狄青最欣賞武勝軍的一點不是他們的彪悍,而是武勝軍幾乎完美的後勤補給,從蜀中道廣南,武勝軍的路途最遠,道路最險惡,但是第一個到達廣南的恰恰就是武勝軍,而且是全軍到達。
因為後勤補給強大,所以武勝軍不管從作戰還是到生活,他們的質量遠遠的高過了西軍,西軍之所以吃的很差,可用的東西很少,不是朝廷捨不得給這三萬人給豐富的食物和武器,而是因為後勤根本就無力承擔。
不論文官們多麼的看不起武將,防備武將,在戰時他們的腦袋還是非常清醒的,說到剋扣禁軍戰時的糧餉,還沒有那個文官敢伸手,一旦戰事不利追究起原因來,從皇帝到百姓沒有人會對伸手的人有半分的仁慈。
大宋軍隊的補給稱之為“就食”所謂的“就食 ”就是軍隊按照軍令走到哪裡,就由當地的官府來負責。不足的部分再由朝廷補足,這樣的法子其實是對的,在大宋,如果把軍糧從東京運送到廣南,路上的耗損就要達到七成之多,遠不如就地供應來的方便和便宜,朝廷只需要將軍隊的補給算到地方府縣每年的賦稅額度裡面就好,這樣一來算是最簡潔有效的法子。
世界上的大部分主意其實都是好的,可是一旦中間摻和進去了“人”這個東西,好主意就會迅速的蛻變成一個非常愚蠢的主意。
人和人之間有很大的區別。有的人聰慧不說還機變百出。一點點軍事供應當然難不住他,不但伺候好了大軍,自己的衙門還能落下不菲的好處,所以就天天盼著大軍從自己管轄的地盤上路過。
有的人除了會讀書之外什麼都不會。大軍來了。頓時就雞飛狗跳牆。自己不懂就把這樣重要的公務交代給了疍吏處置,於是,大宋著名的疍吏群就會像蝗蟲一樣的撲向軍事供應。反正出了事有主官頂著,於是,到了這裡的大軍就倒黴了……
當大軍來到戰區,這才是最麻煩的,因為這裡沒有官府,他們又沒有自籌糧草的習慣,所以就會變得格外艱難,有時候會導致大軍寸步難行。
武勝軍不同,天生就是需要自己自己找吃的,廂軍麼,地方官也不會將供應廂軍當成一回事,反正這些人到了戰區就是去送死的,或者是去賣苦力的,怎麼刻薄怎麼來就好。
所以雲崢根本就沒有指望地方官府,也沒有那個時間去扯皮告狀,自己從蜀中出發的時候就帶足了糧食和裝備,再加上崔達帶著兩眼發綠的商賈團一路供應,自然沒有任何的麻煩,武勝軍和商賈已經結成了利益的紐帶,在那些商賈的眼裡,武勝軍就是來幫助自己開拓商道的,他們的戰利品也是自己商業利益中最豐厚的一塊,農忙的時候農家給大牲口都要喂幾口精料,更不要說武勝軍如今在前面打死打活的,因為如此,武勝軍中從來不缺少物資。
這一次運送物資的軍侯是吳傑,英俊的少年郎早就被廣南的烈日曬成了一個鬍子拉碴的莽漢,叉著腿坐在一頭大象的腦袋上,嘴裡不停的嚼著檳榔,不時地吐一口紫紅色的口水。手邊就放著一張已經上好弦的強弩,隨著大象邁步前行,他的身子也跟著顛簸,現在已經到了僚人居住的區域,他不敢有絲毫的大意,唯恐那些不要命的僚人猛地衝出來搶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