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雲崢打一次勝仗。他就會被狠狠地壓制一次,這和其餘大臣的彈劾無關,也和雲崢犯下的錯誤無關,畢竟大理國的和尚死了關大宋皇帝屁事。
雲崢非常清醒的知道,收復燕雲十六州之後,自己的使命必將完成。即便是沒有完成,皇帝也不允許自己繼續去橫掃**。
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境地,雲崢不想自己一個人陷進去,雖然在東京為全家安排好了退路,他依舊覺得不夠保險。
來到燕雲十六州所在地,這和雲崢個人的意願無關,不管他願意不願意,趙禎在後面推動著天下大勢,逼迫他不得不上了這輛戰車。
皇帝說的很是清楚。收復燕雲當以王爵謝之,卻沒有說北伐失敗之後自己會受什麼樣的處罰。
重賞之下必定是重罰,這是千古不移的道理,皇帝不能犯錯,那麼,犯錯的是誰呢?只能是臣子。
雲崢不得不參加北征,而且表現的越堅決越好,否則。龐籍,韓琦。文彥博,狄青,歐陽修,曾公亮,富弼,種諤。這些極力支援皇帝北征的人下場都不會太好。
一旦出現了那樣的局面,大宋的精英階層將會被一掃而空。張商英之流的人物就會乘機登上歷史的舞臺,然後裹挾著大宋一路浩浩蕩蕩的奔向毀滅。
雲崢,狄青在對外戰爭中取得的那些勝利,讓趙禎的本心膨脹到了一個幾乎無法遏制的地步。他不但想要燕雲十六州,還想乘著大宋政局超穩定之時順便把文官政治做一個小小的改變,或者說給文官的腦門上套上一個隨著咒語可以逐漸縮小的緊箍咒。
這個緊箍咒就是完全被皇家操持的提刑司!
雲崢的《國防疏》不過是給了趙禎一顆定心丸,當武將們已經沒有能力顛覆這個國家的時候,對於文人,趙禎有太多的手段可以施展。
雲崢坐在高出觀察戰場的時候,腦子裡依舊在跑馬,此時此刻他覺得人性真是微妙到了極點。
皇帝,宰相,將軍,大臣,宮妃在北伐的壓力下形成了一個微妙的平衡,這個平衡一定會隨著北伐勝利而告終。
雲崢不確定小皇帝有沒有能力控制住後北伐時代的政局,反正他不打算混進去了,一旦大宋的皇室,後宮,朝臣們開始相互傾軋的時候,準確性不高的謀劃會誤傷害死非常多的人。
無論如何雲家都沒有在這場傾軋中活下來的可能。與其如此,不如遠遁海外,在東京留下一個空空的宅子,至少這樣做可以做到進可攻,退可守。
火炮的轟鳴聲繼續響了起來,在火炮的威力下,這個時代的簡陋工事隨著火炮逐漸延伸很快就變成了一地的廢墟。
趙旉的騎兵圍繞著八門金鎖陣不斷地盤旋,他們的任務就是誅殺任何脫離這座大陣的遼軍。
大炮轟鳴,姜哲統領著前軍,在塔盾和偏廂車的保護下緩緩地向前推進,今日的計劃是向前推進三里地。
八門金鎖陣並非是一個實心的陣勢,為了配合各種變化,這座殺陣裡面影藏了很多看不見的殺機。
陷阱,翻板,伏弩,礌石,甚至還有角上綁著長刀和尖刺的火牛陣,這裡的一切佈置都是為了在最短的時間裡將宋軍嚴密的軍陣衝亂,只有在亂了情形下,八門金鎖陣才能在小範圍之內形成優勢兵力從而將龐大的宋軍叢集一口口的吃掉。
聽說當年楊無敵也就是楊文廣的爺爺,就是被人家困在一座不知名的軍陣的,左突右殺才衝了出來,而楊家為此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
今時不同往日,楊無敵的悲劇不會在雲崢身上重現,火炮這個不該出現在這個時空的利器,就像切黃油的熱刀子一樣輕易地就破開了遼人的陣勢。
那些惡毒的陷阱在火炮鋪天蓋地的轟擊下全部無所遁形,宋軍前進的很慢,但是卻一刻都沒有停止過。
尾巴上點著火的牛群紅著眼睛從半人高的矮牆後面衝了出來,在宋軍軍侯聲嘶力竭的呼喊下,弩槍,強弩以及旋風炮儘可能多的向撲過來的牛群發起攻擊,每個人都想把這些發瘋的牛消滅在道路上。
耶律乙辛高估了牛群的瘋狂,任何生物在火藥面前都會自然的產生畏懼感,尤其是在發現這東西可以撕碎面前所有的東西之後,尾巴著火的牛群又何能例外。
被火藥彈炸的血肉橫飛的牛群早就失去了方向感,面前滔天的大火擋住了自己的去路,於是牛群開始朝沒有火焰的地方奔跑。
如果從天上往下看的話,人們就會驚奇的發現,在諾大的八門金鎖陣裡面,有好幾千頭牛在沿著矮牆狂奔兜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