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7部分

“恩?”主持人杜錦一時想不出這是誰說的話。

“泰戈爾的話。”開菲笑著替她解圍“泰戈爾當年的提醒在今天的中國依然有著特殊的意義。以前‘世界誤讀中國’讓我們義憤填膺,但是,實際上我們中國人在某種程度上也誤讀著這個世界。”

“這是你的自身體會嗎?”

“恩,在國外待了一年,經常和來自其他國家的朋友交流,才發現原來不單是外國人對我們有偏見,我們對外國人也一樣有偏見。”

“能談一談你的這些經歷嗎?”

“我在出國以前我們一直以為韓國人愛國所以不買日貨。國內很多的媒體在報道韓國時往往喜歡選擇自己的立場和角度,吧韓國人描繪成了民族情結身後的“政治動物”,而其國民不買日貨,為抗議日本不惜斷指都成了誤讀的論據……”

“那你實際上看到的情況是怎樣的呢?”

“我問過一位韓國學生,韓國人是不是很少買日本車,她回答是,我就問為什麼大家很少買日本車?當時她很訝異,這也是問題嗎?我當時真的很詫異,這不是問題嗎?”

“後來在和他們熟悉了,不得不承認,這確實不是問題,就像有一段時間,經常會有人問我,你為什麼不吃豆角一樣,我們都同樣無法回答。”

“也就是說,韓國人不買日本車這件事上,我們理解的與實際情況是有差異的?”主持人看著開菲。

“是的,對韓國人而言,韓國車質量不差,態度很好,價格不貴,買它是很平常的事,與愛國無關。相反,如果韓國車毛病多多,價格昂貴,不管是誰再喊愛國的口號,大家也不會買。說到這裡,我不得不說到中國的電子產品,國內總是有很多人在提倡使用國產東西,不要用日貨,但是和日貨相比,國內商家的電子產品確實在質量和售後服務上存在很多的問題,這是大家都不否認的事實,對於更多的消費者來說,誰都願意選擇一個物美價廉的物品,如果兩者的產品都在同一個檔次,消費者大概更願意選擇國產品,但是當兩者的茶品並不在同一個檔次時,你不能要求消費者一定要花費更多的錢就因為一個愛國。”

“你的意思是現在的愛國口號不好了?”

“不是愛國口號好不好的問題,而是我們應該如何理智地愛國。”

“ok,跳過這個問題吧,我想我們要是討論下去,可能會有更多的要說的,開菲學姐,我們繼續我們的話題,我們誤讀了世界,你剛才舉例說了韓國,還有嗎?”

“還有以色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法西斯掀起的滅猶浪潮中,當世界各國都對猶太人關閉了大門的時候,中國結合和拯救猶太人的那段歷史,仍被現在很多中國人那裡當作解讀中以關係的‘萬能鑰匙’,認為以色列會因此在國際事務中‘感恩中國’,這種觀念雖然有一定道理,但是卻有點以偏概全。”

“願聞其詳。”

“伴隨著原居中國猶太人的陸續作古,這段歷史在以色列也漸漸成為塵封往事,不再廣為人知。普通的猶太人對中國也並非抱有什麼感恩之情,而是更多以平常的心態走近這個東方國度。”

“我的一個同學友是猶太人,我曾經和她們談過中國對猶太人的善舉,結果他們所有人對此都一無所知。他們喜歡中國的理由五花八門,其中的一個朋友喜歡中國是因為中國武術和哲學,他曾經學過太極拳,現在在研究中國的老子。”

“還有呢?”

“還有我們中國對印度的誤讀,我們一直都認為印度是一個除軟體外在其他方面比中國落後很多的國家,一個總喜歡和中國較勁的國家,一個坑髒和社會動盪的國家。實際上,隱藏在印度破敗外表下的,是一個年輕而充滿活力的國度。”

“去過印度的人畢竟是少數,中國公眾瞭解印度的渠道多半還是透過媒體。但遺憾的是,雖然近年主流媒體在大力報道印度,但總體來說仍然有很多誤區。”

()

“恩?”

“對於印度,我們國內的媒體基本上圍繞幾個點來構築其形象框架:核與導彈、軟體、大國夢、印度追趕中國、宗教和種姓衝突、中印邊界問題,天災人禍,以及五花八門的社會新聞……

久而久之,印度形象在中國人的眼中變得扭曲:印度似乎是一個不斷追求大國夢想但又力不從心的國家。”

開菲微微一笑,“不可否認,我曾經也是這樣的印象,但是在國外生活的這一年,近距離地和印度學生接觸,讓我對印度有了不一樣的看法,印度除了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