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他的帳。
熊廷弼此時的職務是遼東經略,而王化貞是遼東巡撫。從級別上看,熊廷弼是王化貞的上級。
角色並不重要,關鍵在於會不會搶戲
——小品演員陳佩斯
王化貞就是一個很會搶戲的人,因為他有後臺,所以他不願意聽話。
關於這兩個人的背景,有些歷史書上的介紹大概如此:熊廷弼是東林黨支援的,王化貞是閹黨支援的。最終結局也再次證明,東林黨是多麼地明智,閹黨是多麼地愚蠢。
胡扯
不是胡扯,就是裝糊塗。
因為最原始的史料告訴我們,熊廷弼是湖廣人,他是楚黨的成員,而在大多數時間裡,楚黨是東林黨的敵人。
至於王化貞,你說他跟閹黨有關,倒也沒錯,可是他還有個老師,叫做葉向高。
天啟元年的時候,閹黨都靠邊站,李進忠還在裝孫子,連名字都沒改,要靠這幫人,王化貞早被熊先生趕去看城門了。
他之所以敢囂張,敢不聽話,只是因為他的老師,是朝廷首輔,朝中的第一號人物。
熊廷弼是對的,所以他是東林黨,或至少是東林黨支援的,王化貞是錯的,所以他是閹黨,或至少是閹黨賞識的。大致如此。
我並非不能理解好事都歸自己,壞事都歸別人的邏輯,也並不反對,對某些壞人一棍子打死再踩上一隻腳的行為,我只是認為,做人,還是要厚道。
王化貞不聽熊廷弼的話,很正常,因為他的兵,比熊廷弼的多。
當時明朝在遼東的剩餘部隊,大約有十五萬,全都在王化貞的手中。而熊廷弼屬下,只有五千人。
所以每次王化貞見熊廷弼時,壓根就不聽指揮,說一句頂一句,氣得熊大人恨不能拿刀剁了他。
但事實上,王化貞是個很有能力的人。
王化貞,山東諸城人。萬曆四十一年進士。原先是財政部的一名處級幹部(主事),後來不知怎麼回事,竟然被調到了遼東廣寧(今遼寧北寧)。
此人極具才能,當年蒙古人鬧得再兇,到他的地頭,都不敢亂來。後來遼陽、瀋陽失陷,人心一片慌亂,大家都往關內跑,他偏不跑。
遼陽城裡幾萬守軍,城都丟了,廣寧城內,只有幾千人,還是個破城,他偏要守。
他非但不跑,還招集逃兵,整頓訓練,居然搞出了上萬人的隊伍,此外,他多方聯絡,穩定人心,堅守孤城,穩定了局勢。所謂“提弱卒,守孤城,氣不懾,時望赫然”,天下聞名,那也真是相當的牛。
熊廷弼也是牛人,但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