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是從長遠來看,如果常山郡的城池不能有效的控制起來,成為堅固的戰略節點,那麼常山郡作為控制太行山東西兩側的堡壘作用就會被大大的消弱,這顯然是不符合方誌文的計劃的,要知道太行山就是方誌文最終控制幷州和冀州的關鍵所在。常山郡到手之後,于禁的山地步兵可不是用來防禦的。而是用來向南滲透,最終的目標是控制整個太行山區。
因此,方誌文需要一個能文能武,並且極具魄力的太守,但是數數手頭能用的人,一個是田豫、一個是孫邵、一個是王凌,不過這三個現在都在關鍵位置上,不能輕易調動,賀齊、朱桓也錯,不過卻太年輕了,蔣琬將來肯定是要進入中樞的,所以方誌文乾脆先不任命常山太守,讓于禁先頂著,等到南行唐和靈壽兩城的人口補充滿了之後再說。
而面前這份請文,就是荀彧送來的任命請求,荀彧也一直在關注著常山郡的任免人選問題,現在他終於提出了一個人選,梁習!
王凌的身份是雁北五郡都督府的主簿,其實就是都督府的二把手,主管政務,還要兼著五原郡的太守職務,可以說是身兼重任。
王凌是王允的族侄,當初方誌文重用王凌的時候,王允還在薊縣朝廷,說起來也是方誌文的敵人,從這點上看方誌文的胸懷可以說是相當的寬廣的,這也是王凌敬服方誌文的一個原因,另外的原因自然是因方誌文的能力和遠見卓識而折服了。
所以,即使在王允得勢的時候,王凌也沒有選擇聽從王允的召喚入薊縣,而是北上五原接受了五原太守的職務,一年後,王凌因為政務成績出色,被提拔為五郡都督府主簿,成為幽州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