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雄猶豫了,這種可能性還是有的,任用自己人應該是很正常心思,自己又是董卓的心腹大將,自然也會讓人覺得不安心。
“而且如今李傕、張濟、董旻都已經發動了兵變,李肅、胡軫、郭汜等人也不甘其後,你華雄將軍若是不去長安,必為天下人恥笑為不忠不義之人,誰又能明白將軍暗地裡的一片苦心呢!?”
“這”
“再退一步,就算是大家都明白華將軍的一番苦心,但是眾將提兵齊聚長安,長安必不能守,為了自保,天子甚至會將牛輔、楊彪等人推出來做替罪羊以求自保,李傕等入主長安之後,必定瓜分權力,但是,這卻與將軍無關,將軍依然只能苦守在這個關隘之中,等待著李傕等人的施捨補給,這就是將軍想要的前途?”
華雄的眉頭皺著更深了。心裡面也亂得跟一團亂麻似的。
“這,可是某家一旦離開,潼關丟了。長安勢必不保,還談什麼將來呢?”
“誰說將軍離開潼關就會不保的?如今呂布也是糧草不濟,根本就無力開戰不說,就算他真的不顧一切的西進京兆,難道袁紹、曹操會眼睜睜的看著呂布繼續做大不成?而且長安距離潼關不過兩日路程,將軍快馬而去,拿下長安再回來。呂布恐怕連戰爭準備都還沒有做好吧!”
李儒的話將華雄的後路也給堵了,華雄一直在用潼關的安全作為藉口,這種行為在談判中是相當不智的。一但這個缺口被開啟,華雄就有種無言以對、無處可退的感覺了。
“這這若是萬一”
“萬一,將軍所說的萬一是什麼?萬一呂布會孤注一擲,不顧自身良好的發展全力攻伐雍州?萬一呂布已經預知了太師會身死。甚至還能預知將軍素行忠義。一定會提兵返回長安給太師報仇,從而早早的做好了戰爭的準備?”
李儒的詰問讓華雄無法爭辯下去,本來麼,華雄一個戰將跟李儒這個謀士來爭辯就是一個笑話,怎麼可能爭得過呢,如果華雄一開始就不表態,才能讓李儒徹底抓瞎。
如今華雄被李儒用話套住,難道華雄能說‘老子就是不忠不義’?或者是硬說呂布就是早有預謀。甚至早就跟雍州世族有勾結?這種話說出來除了丟人之外,不會有別的用處。
“既然軍師如此有把握。那某家就相信軍師一回,某家這就讓將士們準備,提兵回長安為太師報仇!”
“好!將軍果然是太師信重的心腹戰將,果然是大忠大義之人,太師沒有看錯人啊!若是太師在天有靈,必定欣慰不已!”
華雄不是滋味的笑了笑,高聲呼叫副將入內,當著李儒的面吩咐副將準備物資行裝,剋日提軍西去長安,為太師討個說法!
對董卓的死最關注的自然是雍州人,除了雍州人之外,就是呂布最為關切了,因為董卓的死會嚴重的影響呂布的既定戰略,或者說,給呂布的既定戰略增加了更多的可選項和變數。
龐元也正在緊張的分析著各方傳來的情報,種種跡象顯示,長安的局勢很可能會走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兵諫長安,然後李傕和郭汜入主長安挾持天子的戲碼,接下來就是雍涼的一場大亂。
如果形勢真的如此演變,自己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呂布最終獲利呢?是學曹操當年靜觀其變坐等群狼內訌消耗盡實力,還是趁著這個機會強勢進入雍州,一舉拿下現在還是相當富庶人口眾多的雍涼呢?
看著桌面上不斷傳來的最新訊息,思考著種種可能出現的變局,龐元也不由的感慨,人力終是有盡時,自己再怎麼算,也很難算清楚到底該如何選擇,不過從戰略穩定性上來看,坐山觀虎鬥是最好的選擇,而且呂布現在卡住了弘農,將來除了呂布有權力去接收雍州之外,似乎只有劉焉有這個條件,但是劉焉真的有這種能耐麼??
不過若是如此,將來雍涼一定是一個打殘了的雍涼,到時候是助力還是包袱還真不好說。可如今開戰的條件也是不足,不但呂布四周強敵環侍,而且呂布自己也缺糧。
這,就是左右為難啊!
身在雁門強陰的方誌文,此刻也正興趣十足的聽著魯肅和郭嘉在探討參謀部的推演結果,對於長安未來的走向,方誌文也有著自己的看法。
事實上,方誌文是最早知道長安的變局的,當董卓的漢中攻略失敗,方誌文就擔心董卓會行險,後來世族們被逼著絕地反擊,其中確實有史阿的身影,這事還是王越給天子牽的線。
方誌文與田豐、郭嘉等人秘密的商議之後,決定支援天子的做法,扶司馬防上位,與董卓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