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增加了一點貢獻。
“太原是個好地方。”蔡邕笑著接了一句。
方誌文有些好奇的看向蔡邕:“蔡先生為何說太原是個好地方?”
“太原四面皆山,中有平原大澤,土地肥沃山川險峻,太原不是個好地方麼?”
“呵呵,說得也是,太原是個好地方啊!東有太行為界,西有呂梁阻隔,南有群山為屏障,北有長城可以倚重,是個關起門種地的好地方。”
“莫非大人準備取之?”
蔡邕的問題讓方誌文一愣,同時身邊的于禁也眼睛一亮,于禁自投方誌文以來,雖然深受重用,但是卻沒有撈著建功立業的機會,眼看著俞涉、文聘都在瀛洲大放異彩,于禁也不由得很是眼熱,如果主公有意攻下太原,自己可就能派上用場了。
“呃?!蔡先生合適也開始關注這個了?”
“哪有關注,就是隨口一問罷了,我觀大人巧奪常山控制太行,莫不是想要拿下太原這處寶地麼?”
“哦?志文又看上太原了麼?照我說啊‘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隨便找個藉口,將太原拿下就是,哪裡需要顧忌那麼多。”
方誌文的身後響起了林聞之那老無賴的聲音,蔡邕聽到這句名詩,眼神卻是一亮,脫口讚道:“好詩句,不過怎麼是七字呢?不如五言鏗鏘,倒是頗為婉轉!”
“呵呵,這可不是我寫的,我也不研究詩詞。說正事,志文想要圖謀幷州了麼?為何不先拿下冀州呢?”
方誌文哭笑不得:“我什麼時候說了要拿下幷州了,更沒有說要拿下冀州,林老你這純粹是想像。”
林聞之擠開方誌文身邊的于禁,站到方誌文身邊向關塞西面的狹窄道路看去,嘿嘿的笑著說道:“不打併州冀州的主意,要太行山來做什麼,你那參謀部裡的一群聰明人難道都是沒事幹了閒得發慌麼?”
于禁苦笑著向後退了退,想起甄翔對林聞之的評價,不由得深以為然,這傢伙就是個倚老賣老的老不修。
方誌文很細心的給了于禁一個安慰的笑容,然後才看著林聞之答道:“拿下太行不一定是為了進攻,也是為了防禦,甚至是為了阻止公孫瓚與袁紹發生衝突。”
“阻止公孫瓚跟袁紹發生衝突,是為了讓袁紹放心的去跟曹操死磕麼?這個如意算盤未必就能打得響啊!”
“哦?林老莫非也有高見?”方誌文撇了撇嘴,林聞之的戰略水平,也就是紙上談兵的水平罷了,跟參謀部裡的聰明人相比相差甚遠,可能還不如田稚。
“高見沒有,淺見有些,不過先不忙著說中原的事情,你入主太行,固然可以說是避免了公孫瓚東向的可能,甚至公孫瓚向西攻陷河東也是你在背後攛掇的吧?你的目的是讓公孫瓚與司馬防去死磕?這公孫瓚明顯不是司馬防的對手吧?司馬防潛心發展多年,可謂是兵精糧足,正有東出中原的打算,你鼓動公孫瓚西進,不正好送到了司馬防的刀口上去了麼?現在中原抵定,公孫瓚西邊有司馬防,東邊有鐵軍,恐怕正是進入了危亡之際了,取太原,正其時也!”
方誌文不屑的笑了笑:“公孫瓚真的那麼差?鐵軍剛剛分裂,還有能力跟公孫瓚硬碰?司馬防真的需要河東郡麼?您老真的明白這些麼?”
“呃啥意思?你是說公孫瓚不會輸給司馬防?”
“不是,我是說,司馬防根本就無意河東郡,因為那裡太貧瘠了,拿下河東郡,北邊是北地,東邊是西河和河內,不是三面受敵麼,河東郡能安穩?不能安穩又怎麼能夠安心發展,不能發展要來何用?”
“這那司馬防派李傕和司馬懿佔據河津,又命張濟屯兵焦縣準備北渡黃河,這不都是想要圖謀河東郡的意思麼?”
“誰說的,這樣就是圖謀河東郡麼?不能是騷擾河東郡,不讓公孫瓚發展河東郡的意思麼?只要河東郡不能正常的發展,就不可能對司馬防形成威脅,甚至還能成為公孫瓚的流血之地,這才是司馬防的真正打算吧!”
林聞之眼睛轉了轉,雖然認為方誌文的說法在理,但是他嘴上可不認輸:
“那,司馬防兵強馬壯,難道不想有所作為麼?”
“當然想了!”方誌文十分肯定的說道。(未完待續……)
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冰峰觀雪縱論中原
PS:感謝‘風極軒’大大投出寶貴的月票!感謝‘堃水’大大的慷慨打賞,還有‘780102294’大大的評價票,謝謝!
林聞之得意的伸手想要撫摸自己的鬍鬚,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