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是彰顯了曹操這個人的膽略和陰狠,為什麼這麼說呢?
其實任何一個頭腦正常、心性善良的人都知道,品行代表著什麼?一個品行不好的人,代表著這個人會給周圍的人帶來巨大的傷害,因此,品行不好的人能力越強越是可怕,這種事情在歷史上屢見不鮮。
曹操不可能不知道這個情況,但是他還是公然的在舉賢令中宣稱不拘品行,雖然曹操所所舉的韓信和陳平的例子挺有說服力,但是這兩個被世人誤解的人才,僅僅是特例而已,還有更多的被世人認定是品行不端的人,確實對社會造成了巨大的傷害,曹操的說法,根本就是在給自己找藉口,同時企圖騙取世人的認可,那麼,是什麼原因讓他需要冒險啟用這些品行有問題的人呢?
很顯然,那是因為曹操有強烈的目的性,目的是什麼也很容易猜到。
一個普通的農家為何要養狗,那是為了防範小賊,但是農家的狗都很溫良,因為除了防賊之外,農家對他們的狗沒有其他的要求。
現在忽然有一家要養狼,那麼可想而知,這家子肯定不是為了防賊,而是另有企圖,而這個企圖一定是想要傷害別人。
放在曹操的身上看,曹操想要啟用這些危險的人物,自然是為了打擊對手,而曹操的為了打擊對手不惜涉險,則說明在曹操的心裡有著極重的迫切感和危機感。同時,曹操也對自己駕馭野狼的能力有著充分的自信,不然也不敢做這種危險的事情。
從這點上就能看出,曹操有足夠的野心,有充分的信心,還有多得滿溢的狠心,以及敢於不顧一切奮勇向前的勇猛之心,這樣的人不是梟雄,還有什麼人才是梟雄,在這個亂世,這樣的主上肯定是能夠給下屬足夠信心和勇氣的主上。
但是,也有不好的地方,這種視自己的屬下如鷹犬的主上,嘴裡高喊著唯才是舉禮賢下士,其實不過是為實現自己的野心在找打手和鷹狼罷了,難免會有種兔死狗烹的憂慮,不能放心的為止禪心竭慮,多少會有些遺憾。
不過郭嘉也知道,凡是有大志向的人,多是這樣的性格,那種有雄心壯志,但又能包容天下的雄主,實在是世所罕見。
相對於曹操,或者劉備就是另外的一個極端,他對自己的屬下極好,對屬下的百姓也是極好,彷彿恨不得將自己的所有都分給屬下和百姓,這種人說穿了其實跟曹操一樣,唯一不同的可能是曹操在目的達到之後,找個藉口直接將你殺了,而劉備可能會想法設法的陰死你,如此而已。
想到這裡,郭嘉忽然有些蕭索,這樣的未來就是自己追求的麼?韓信又如何?最後還不是不得好死,陳平又如何,也曾畏讒忌疾,若非夠聰明主動求去,恐怕也會死在呂后手中。
郭嘉一個還沒有出仕的小年輕,忽然對亂世名臣有所感悟,體會了梟雄與臣屬的尷尬宿命關係,不由得深為戒懼,有了一絲歸去的想法,但是又覺得自己一身所學浪費了可惜,同時也不能讓家族振興的希望毀於一旦,躊躇的郭嘉終於稍稍明白了戲志才當日所說的一切,有時候,做人確實是難啊!
“閣下年紀輕輕,何故在此嘆息不已啊?莫非是對官府的政令有所非議和感慨麼?”
一個渾厚的聲音驚動了陷入自己思維郭嘉,郭嘉一驚,回頭看去,之間一群甲士簇擁著一位穿著玄色文士襦衫,頭帶方巾的大鬍子男子,說話的正是那男子。
郭嘉拱手一禮,笑著說道:“並非有什麼非議,只是覺得這政令相當的大膽,想到自己虛度光陰、無才無德,數來數去,也只符合其中的不拘品行這一條,想必是上進無門,不由的有些茫然罷了。”
曹操聞言大樂,若是此人說的不是假話,那麼至少這個人甚有自知之明,而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至少是個聰明人,何況他能當著大家的面自曝其醜也說明此人心懷坦蕩,兼有膽略,實際上還是一個很有潛力的人。
“哈哈我觀閣下年僅弱冠,何必出此頹喪之言,既然明白了自己的不足,看到了過往的不是,那就由現在開始發奮可也,君不聞當年姜尚八十才為相而能併吞天下,此時發奮未為晚也!”
郭嘉肅然正容,再向曹操施了一禮:“多謝大人點醒,在下自當回去發奮讀書,不枉大人一番指點。不過在下觀此政令,還有不解之處,不知道大人是否能為在下解惑呢?”
曹操正要驅馬前行,聞言拉住了馬韁繩,扭頭道:“自無不可。”
“請問大人,這政令上說不拘品行,就像韓信和陳平當年一樣,但是若是前來報效的人真的是個品行敗壞無惡不作的人,這官府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