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方法。在對此十分關注的原住民們看來,方誌文的膽略是非常的大。當然,他們都理所當然的認為,這個政策很可能是來自西林學宮,而在西林學宮學習過的徐庶更是如此認為。
看來,西林學宮與密雲勢力高層之間的關係,並非僅僅是官府與學院的關係,而是有著更深層次的聯絡,甚至可以將密雲勢力看做是西林學宮的學術實踐體,而這個學術實踐體與太學的新儒學實踐體形成的世族勢力。和原本的舊儒學體系的皇權勢力,還有更激進的黃巾軍共和實踐體,以及異人們的純經濟利益實踐政體等等,一起成就了這個世界中最頂層的文化體系和意識形態之爭。
徐庶忽然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直到這一刻。他才算是真正的看明白了密雲勢力的本質,也對密雲勢力,以及組建這個勢力的人們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徐庶肅容道:“我並非是一味的認為忠君是唯一的道德準則。孟子說‘民貴君輕’,百姓才是天下的主體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天子可以更替,天下昨日還姓嬴,今日已經姓劉,但是百姓還是百姓,當百姓不滿的時候。或者又會有新的領袖崛起,比如張氏!”
“對啊!元直既然明白這些。為何還要堅持皇統呢?”
“天子無德,自然應該取而代之,還百姓一個清明的天下,但是現在到底是天子無德,還是奴大欺主呢?想必大人也是一清二楚的,我聽說,作為一個文人,最為注重的應該是品德吧?那麼,作為一個崇尚忠義仁孝品德的人,是不是應該貫徹這個品德並且去維護這個品德呢?”
徐庶身體坐得筆直,眼神灼灼,侃侃而談,頗有些指點江山的意氣,不過這種程度的說教在方誌文面前實在是太小兒科了。…;
“哦?那麼元直的意思是要清君側了?”
“是的!”
“元直是在轉移話題啊!我們剛才討論的話題是:天下是否應該是一個人的天下?如果這個問題的結論是否定的,那麼天子有沒有失德都不重要,清君側雖然沒錯,但清君側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維護道德準則,也不是為了維護皇權的威嚴,而是為了天下百姓重新獲得安寧。元直此論舍大道求小義,智者不為!”
方誌文笑眯眯的看著徐庶,玩這套偷換概念的把戲可不行,咱們可是兩世為人,在那個沒有真理的時代裡,什麼樣的謊言欺詐沒有見過,玩狡辯可是很在行的哦!
“但是大人,道理是道理,現實是現實,如果你這個道理全天下的百姓都明白了,那麼虛君制或許更好,但是現在的情況並非如此,絕大部分的百姓需要的是一個明君,一個有著號召力和凝聚力,以及絕對權威的明君!所以,我們必須尊重這個事實!”
徐庶拿出了最後的堅持,這才是他的真實想法吧!
方誌文點了點頭,順著徐庶的思維推導下去:“所以,元直你希望能清君側,然後扶助名正言順的劉家皇統,重新為大漢豎立一個德行兼備的明君?”
“是的!”
“那麼世族該怎麼辦?清掃掉舊的世族,重新建立新的世族,透過收回並且重新分發土地,完成一次新舊更迭,難道這不是一種簡單的重複麼?或者說,元直的智慧只能到這一步,能力只能到這一步?元直難道從來沒有想過去開闢一個新的方法,來終結這種分配、兼併、再分配的血腥遊戲麼?難道元直在西林學宮裡什麼都沒有學到麼?”
方誌文的眼神帶著一點疑惑、一點鄙視看著徐庶,徐庶有種不知所措的感覺,老實說,徐庶怎麼會不明白大漢體制的存在的問題呢,或許以前不明白,但是在西林學宮學習後還不明白的話,乾脆就一頭撞死算了。
方誌文卻覺得這事很有趣,特別是對於林聞之這老頭的成就,他居然在這個時代裡給這些文人們灌輸現代政體研究的結果,從而為密雲這個奇怪的政體注入了更多的基層支持者,而且這種學術理論還在漸漸的擴散,並且成為密雲的主體意識形態。
雖然方誌文和林聞之不大對付,但是不得不承認,他們兩人,一個在建立理論,一個在實際踐行,密雲的成就背後,絕對有著林聞之不可磨滅的身影。
其實方誌文很明白徐庶的想法,之前十幾年的生活環境,讓徐庶的骨子裡深深的植入了忠君思想,但是在林西學宮的學習,卻完全打破了這種愚忠的桎梏,但是同時,也打破了徐庶原本牢固的價值觀,因此,徐庶的內心還在拼命的抵抗而已!
“無論如何,為人之本首重忠孝,如果連這個都失去了,那麼還談什麼道德?若是道德都不顧了,還談什麼抱負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