魍�⒓謾�
李隆基當時還洋洋自得,心想自己這麼一搞,安祿山肯定更聽話了,對自己肯定也是更忠誠了。
李隆基錯了,大錯特錯,因為你這不叫恩威並濟,你這擺明了就是放虎歸山!
楊國忠的刀子都亮出來了,你愣是能讓他收回去,這下好了,李隆基,你徹底把安祿山逼反了。
因為他安祿山不敢保證,下一次楊國忠再對自己下手時,你會不會再來救他,所以。。。。。。。。擺在他面前的只有一條路,所以。。。。。。他是被你的仁慈逼反的。
鬼知道你下次會不會還來救我,老子總不能把自己的命全都賭在你的仁慈或者君恩上吧?!
第兩百五十四章夢
自打逃回范陽後,安祿山有時候都會一個人默默地思考,默默地想著。
思考過後,他下了一個結論,他覺得就算自己沒遇見黃小偉,估計到了這種時候,他也肯定是要造反的了。
楊國忠就不說了,這個傢伙一直恨不得置自己於死地。
其實本來他們之間的關係不錯,要知道楊玉環可是安祿山的乾媽啊,但倒黴的是,安祿山一直都是李林甫的人,而李林甫又是親自被楊國忠整垮的。
就這關係,試問,楊國忠會留著安祿山嗎?有沒有黃小偉的指示他都會做掉安祿山,做掉這個手握重兵的藩鎮節度使。
而且這些年,黃小偉已經很少在親自出馬給那些歷史人物指導了,因為他知道,那些人,只要讓他們爬到了那個命中註定的高位上,都不用自己說,他們也會一步步按照歷史的軌跡走下去。
他根本就不需要干擾,也沒必要干擾。
安史之亂表面上是因為安祿山和楊國忠之間的爭鬥所導致的,但其實,也是因為李隆基的大唐已經腐朽到了骨子裡。試問,君王都墮落了下去,都在溫柔鄉里不願甦醒,又怎麼能指望官員清正廉明,認真做事呢?
這就是封建帝王制的壞處,一個朝代,一個時期的好壞,完全看這位帝王是個怎樣的人。
如果他是一位勵精圖治的好帝王,就像李隆基年輕時那樣,那恭喜,老百姓可以過上好日子了,而如果是一位昏庸的帝王。。。。。。那就自認倒黴吧。
沒辦法,皇權至上,皇權至上。
皇帝要是變壞了,連累的就是一整個國家。
安祿山也正是因為看準了大唐的衰敗,才敢動手,不過有意思的是,直到他起兵造反半個多月後,李隆基居然還不相信安祿山會造反!
有意思吧?當真是太有意思了。
。。。。。。。
望著點將臺下氣勢如虹的十五萬雄師,看著自己麾下史思明,蔡希德,崔乾佑, 田乾真,田承嗣,李歸仁等一干驍將,安祿山豪氣頓生,如此雄兵強將,如此昏庸朝廷,無德帝王,我安祿山怎能不作出一番豐功偉業!
“當今陛下為奸臣矇蔽,以至忠良凋零,朝野敗壞,百姓怨聲載道,我安祿山身為臣子,當為君分憂,今日,本將決意起兵清君側,殺奸臣,誅楊逆!還大唐一個朗朗乾坤,眾將士可願隨本將一同前往,救大唐於水深火熱之中!”點將臺上的安祿山振臂一呼,高聲大喝,說的十分漂亮。
“我等願隨節度使挽救大唐!”史思明第一個下跪行禮。
很快,校場之上的十五萬將士,俱在戰馬上高聲嘶吼,“願隨節度使挽救大唐!”
很快,口號響起。
“清君側,殺奸臣!”
“清君側,殺奸臣!”
“清君側,剎奸臣!”
“好,”安祿山一縷鬍鬚,隨即單膝下跪,拱手拜天,“願上蒼保佑我安祿山馬到功成,一舉挽救大唐江山。”
安祿山話語落地,一道淡淡的聲音在他心頭響起,“沒問題。”
聽到這個聲音,安祿山嘴角露出笑顏,整個人看起來更是輕快了不少,站起身,安祿山直視十五萬雄師,大手一揮,“出征!”
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大唐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起兵十五萬,號稱二十萬,以清君側為名,進攻中原!
十五萬范陽邊軍,十五萬和塞外諸胡打了十幾年的仗的范陽鐵騎,在安祿山的帶領下,出范陽,攻中原。
此時,中原各地已有三十多年不聞兵戈之聲,將士訓練懈怠,官員反應混亂,在加之安祿山突然進攻,倉促之間,河北大地陷入換亂,各級官員軍士根本來不及阻止任何反擊,便被叛軍攻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