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三思心領神會,摟過她的腰肢,大笑道:“放心放心,婉兒,三思哥今晚肯定好好照顧你。”說著,武三思便和上官婉兒相擁而去,大笑而去。
原地只剩下了黃小偉一個人怔怔的站著。
喧鬧的四周在這一刻似乎安靜了下來,不,是黃小偉的世界安靜了下來。
抬頭看著明月高掛的夜空,黃小偉苦苦一笑,“我,我大概真的是想多了吧,呵呵,想多了,是啊,真的想多了,她是上官婉兒,她早就變了,管不了,管不了,回家,回家,走,回家,我不要再去管她了,不要。。。。。。。”
拖著疲乏無力的身軀,黃小偉離開了大唐,和上次一樣,來之前他還是抱著希望,走之後,有的只是絕望。
顯然,少女的話無法令他生出這麼大的改變,真正的,最具衝擊力的,可能還是當少女親暱的挽住武三思的胳膊,跟他談請說愛的樣子。
你明明不喜歡她,為什麼還見不慣她和別的男人在一起?
呵呵,或許這就是男人吧。
嫉妒,無來由的嫉妒,見不慣原本跟自己很親密的女人跟別的男人在一起。
你心中的怒火應該很強烈吧,就在你看到婉兒抱著武三思肩膀的那一刻。
渣子。
。。。。。。。。
這一年的上元佳節結束了,年僅七歲的李隆基回到了自己父皇居住的東宮,自這一日起,李隆基發憤圖強,苦讀詩書,博覽政文,日日勤練武藝,最瘋狂的時候,他一天的睡眠時間還不到四個小時。
也由不得他不瘋狂,因為對於李隆基而言,現在的情勢於他,於他們李唐子孫非常險峻,頭上有武則天這位心狠手辣的姑母,四周也有一干圖謀大周皇位的武氏重臣。
對於那些武氏的人來說,父親還有自己,都是他們的眼中釘肉中刺,都是他們能否接過武周江山的擋路石。
危機四伏的神都洛陽,不知何時何時就會不明不白丟掉性命的險惡之地,李隆基在他那位軟弱無能的父皇身上學到了一項至關重要的東西,也正是依此他才活到了最後,笑到了最後。
李旦教給自己兒子的東西很簡單,只有兩個字,蟄伏。
沒有實力之前儘可能減少自己的存在感,甚至儘可能的讓所有人都忘記自己。這是李旦教他的。
在暗中積蓄自己的力量,在暗中準備一切,只待時機一到,便可出奇制勝,一戰而定全域性!這是李隆基自己領悟到的。
隨後的十幾年他也正是這麼做的,在暗中,在暗中看著李唐皇室的政權交替,在暗中看著那風起雲湧的朝堂亂局,時機不到,絕不擅自入局。
潔身自好,廣交天下豪傑,收取有識之士,直到最後,時機成熟,一直隱藏著自己獠牙的李隆基,終於在那一日呲出了自己隱藏了數十年的鋒利毒牙!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現在的小李隆基只是個不甘心自己命運的孩童而已,但有句話說的很對,莫欺少年窮。
。。。。。。。。
公元684年,李顯被廢,算算日子,這位廢帝已經被廢了八年,八年啊,離開了長安整整八年,洛陽更是自打武則天遷都後一次也沒有去過。
可跟他的弟弟李旦,那個近乎快要被所有人遺忘的太子不同,武則天登基稱帝后,不時就有人在她的面前提起李顯這倆個字。
而提起這個名字的人,都是一干李唐舊臣,滿心念念不忘的就是恢復李唐國號,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狄仁傑。
說來也是有意思,明明李旦現在就是武周的太子,雖然他已經被武則天賜予了武姓,可本質上他也是高宗李治留下的李唐血脈。
更何況,他現在就是武周的皇嗣,為什麼狄仁傑他們還非要讓李顯回來繼承皇位,做太子呢?
答案很簡單,正所謂凡事有得必有失,李旦能一直活到現在全靠他的一路隱忍,一路配合,誠然,這樣的他可以一直安安穩穩的活下去,但同時,這樣一位軟弱無能的帝王,拱手讓位的帝王也失去了一干李唐舊臣的心。
在狄仁傑他們的眼中,李旦就是個扶不起來的阿斗,就算武則天百年之後他真的繼承了帝位,只怕他也不敢復辟李唐,所以,雖然廬陵王,也就是李顯同樣也很無能,但。。。。。。但起碼大臣們不算太瞭解他,起碼他還給了大傢伙那麼點希望,最關鍵的,他至少比李旦強吧!!
如此,李顯就成了李唐舊臣心中的最佳皇位繼承人。
可現在,仍舊是武則天統治期間,她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