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1章 三日已過,科考完畢

第231章:三日已過,科考完畢

沈堂對此自然瞭解,當初陸游對此也多有傳授。因此,並未耽擱多長時間,詩賦論三題便是答完,而沈堂的精力,則是放在了最重要的策上面。

策指的是策問、對策,也就是以朝廷的口吻發問,而考生則是給出答案。通俗來說,就相當於後世的時事論文。

這一次的策問並未偏題,提出的基本都是關於治國安邦、國計民生等大事。

如策第三題,所問的便是災民以及救災之事。對於這等事情,乃是沈堂親歷,答對起來自然不難!本來,沈堂以為這一次的策問會有關於北地戰事的問題,可讓沈堂意外的是,五道策問竟是沒有一道與北地戰事沾邊。

沈堂自然不知道,這一次的科考被主和派所把持,若是提出了北地戰事的策問,少不了有大量的學子會歌功頌德,對於主和派來說,自然不希望看到這一點。因此,策問之中根本沒有關於戰事的問題,就連邊事的問題都一個不見。

除了救災的策問之外,還有什麼諸如水患、勸農等等,總之,這一次的策問闆闆整整,沒有偏斜也沒有什麼刁難的問題,倒是讓一眾考生比較歡喜。

先將大體的想法寫在稿紙之上,而後,便開始逐字逐句的推敲、揣摩。

雖說到了現在早已經遺棄了太學體多年,但是,優美的文辭以及合理的邏輯自然是考官希望看到的東西。

到了第二天結束的時候,沈堂的腹稿已經基本完成,到了第三天一早,沈堂便開始正式落筆,截止中午時分,初稿已經順利完成。

略微休息片刻,吃了點吃食,而後,沈堂便是將初稿的文章認真的抄寫在考卷之上。

足足一個半時辰,沈堂總算是抄錄完畢,而這一次的科舉大考也徹底完成。

雖然考試已經結束,但是在沒有交卷之前,自然也不能隨意走動,因此,沈堂伸了個懶腰,將試卷整理好,等待著考試徹底結束,順便檢視其他舉子的形色。

抬頭環視看去,不少的考生依舊在奮筆疾書,省試的考題量不小,時間卻是極為緊迫,因此,每一次大考都有不少考生根本無法完成。

也有不少在抓耳撓腮、苦思冥想!這一次的考題雖然不算困難,但是對於一些舉子而言,依舊是強人所難!即便是那墨守成規的墨義和經帖,也足有將不少的考生攔阻在金榜之外。

要知道,墨義、經帖雖說是死記硬背的東西,但是,所涉及到的書冊字數多達四十五萬字,這還不算相應的註解。在後世,高考考個幾十字的古詩文都足以難道不少人,更何況是數十萬字要達到倒背如流的程度?

所以,不少人答不出來或者是答非所問,都是極為正常的事情。這也是為何,古代那些號稱過目不忘的神童,為何如此出名的緣故。因為,一個過目不忘,足以在科考場上壓到一大片人。

再說那策論之說,策論所考的乃是時政,可是大多數讀書人對於時政或者策問的瞭解,都是在書冊之上,有幾個有動手實戰的機會?

讓一個外行人,去回答一個內行的問題,能夠不偏題就已經是不簡單了,想要做出錦繡文章,還要答出的問題具有一定的見解和實用性,說實話,這的確是有些難為這些讀書人。

有言稱,寒門難出貴子,實際上原因同樣在於此。

那些世家、貴族子弟,家中長輩自然有在朝為官者,耳濡目染之下,雖然對於策問算不上精通,但是,俗話說得好,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嗎?

至於寒門子弟,能夠有讀書的資本已經是不易,再想要拜訪大儒為師,更是難上加難,對於這些策問的理解和見解,自然是不如那些世家子弟。

總而言之,考科舉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恰恰相反,這科舉取士,比之後世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也不遑多讓。

時間緩緩流逝,終於,再度到了日落時日。

“考畢!”

隨著巡場小吏的一聲高喝,這一次的科考總算是徹底結束。

而後,考官前來將試卷收集、封彌自是不必多提。

在這狹窄的號房之中憋屈了三天的沈堂,總算是再度走出了號房,並隨著浩浩蕩蕩的人流,直接走出了貢院大門。

接下來閱卷、放榜,還有十餘日時間,若是金榜題名,那便要參加由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

殿試並不會再行對考生淘汰,但是,名次卻是會再度發生變化。

取解試成功,被稱為舉子,第一名為解元。省試成